[发明专利]一种灰料运送装置及储灰仓卸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1749.7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雷清善;康德悦;蒋玉东;查安鸿;黄纯旭;邹宇宏;余游;吴奎;杨中柏;韦良森;周雪方;宋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06 | 分类号: | B65G67/06;B65G65/48;B65G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吕露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送 装置 储灰仓卸灰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灰料运送装置及储灰仓卸灰系统,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灰料运送装置,其包括出灰管和灰料监测机构。出灰管具有管口。灰料监测机构包括第一转轴、转轮和传感器,转轮连接于第一转轴,转轮具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第一旋片,部分或全部第一旋片位于出灰管的出灰路径上,在下料中灰料能够撞击第一旋片使转轮旋转,传感器安装于转轮的侧部且用于监测转轮是否旋转。如果转轮处于可活动的状态,即转轮的第一旋片没有被阻挡或受到阻力时,灰料受到重力作用从出灰管落下,撞击在第一旋片上能够使转轮旋转,安装于转轮侧部的传感器能够监测转轮是否旋转,从而判断转轮是否处于可活动的状态或灰料是否正常落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灰料运送装置及储灰仓卸灰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企业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除尘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干法除尘作为低能耗、低排放的技术工艺,在钢铁行业得到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但目前干法除尘产生的灰料主要通过传统的卸灰器、加湿机系列排放装置进行灰料输送,再通过汽车装载外排。
目前干法除尘灰料排卸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灰料排放量不确定性,运灰车提前在卸灰点下料口就位,现场人工通过现场控制箱一键启动输灰装置,灰料通过卸灰器将灰料输送至加湿机,再通过加湿机破碎、输送到下料口,灰料进入运灰车,在不能确定灰量情况下凭经验操作,极易发生下料过多直接导致灰料溢出,造成二次扬尘且污染地面,导致现场环境恶劣,或且下料过多直接将下料口堵塞,使卸灰系统卡死的问题;
2、运灰车装载量凭经验判断,排放灰料时,需人工根据经验判断下料量及预估下料时间来确定运灰车是否已满载,对操作不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料运送装置及储灰仓卸灰系统,其能够改善运灰车在装灰料时容易溢出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灰料运送装置,其包括出灰管和灰料监测机构。
出灰管具有管口。
灰料监测机构包括第一转轴、转轮和传感器,转轮连接于第一转轴,转轮具有多个沿周向布置的第一旋片,部分或全部第一旋片位于出灰管的出灰路径上,在下料中灰料能够撞击第一旋片使转轮旋转,传感器安装于转轮的侧部且用于监测转轮是否旋转。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如果转轮处于可活动的状态,即转轮的第一旋片没有被阻挡或受到阻力时,灰料受到重力作用从出灰管落下,撞击在第一旋片上能够使转轮旋转,安装于转轮侧部的传感器能够监测转轮是否旋转,从而判断转轮是否处于可活动的状态或灰料是否正常落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旋片为弧形结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弧形结构的第一旋片有利于转轮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旋片具有靠近旋转中心的第一端和远离旋转中心的第二端,第一旋片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变薄,使第一旋片的第二端形成为刃形结构。
可选地,刃形结构的边缘为锯齿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旋片的第二端形成为刃形结构有利于增大转轮对结团、结块灰料的破碎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转轮可活动套设于第一转轴,灰料监测机构还包括刮灰轮,刮灰轮传动连接于第一转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刮灰轮能够被第一转轴带动旋转,刮灰轮在旋转过程中能够推倒和粉碎灰料监测机构下侧堆积起来的灰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部分第一旋片位于出灰管的出灰路径上,以使第一旋片受到灰料的撞击后转轮只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可选地,灰料监测机构结构还包括刮灰轮和第二转轴,刮灰轮传动连接于第二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1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