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入湖排口的生态净化水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2151.X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左倬;蒋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叶绮玲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入湖排口 生态 净化 水道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河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技术领域的一种针对入湖排口的生态净化水道系统,技术方案为从排口的排水端向水体依次设置拦污网、砾石填料和生态净化水道生态净化水道包括生态浮床和不透水的拦截屏障;软围隔设置在砾石填料和生态净化水道外围隔断水体,通过拦截屏障在生态浮床之间间隔分布形成链条状弯曲的生态净化水道;软围隔上设置出水口。该系统通过生态浮床和拦截屏障构建生态净化水道,同时通过软围隔的设置形成独立的净化系统,为入湖雨水提供更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进行充分的生态接触净化。该系统通过多级净化,层层去除入河湖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入湖雨水排口生态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入湖排口的生态净化水道。
背景技术
湖泊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因蕴含巨大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生态价值而被日益重视,尤其是城市及周边的中小湖泊,已经成为人们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的好选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周边的中小湖泊往往成为纳污场所,一些雨水排口,甚至污水排口被直接引到湖区,将各种污染物携带到湖体中,污染水质,损害湖泊生态系统,导致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频繁爆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一个藏污纳垢、富营养频发的湖泊远远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近城市湖泊的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第一要义为治水先治岸,治污先截污,但是一些城市湖泊往往地处城镇核心区域,由于城镇排水体制陈旧,雨污混接、错接的合流排口广泛存在,加之周边商业发达,居民建筑物密布,使得推进截污纳管的工作相对困难。另外,由于城市湖泊汇水区域硬化程度较高,雨水排口所排放的初期雨水也是造成湖泊污染的重要方面,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环境的整治力度也不断加大,各项工程相继开展水质将显著提升,因雨水排放导致的水体污染问题将日益凸显。设计一个既能有效削减入湖污染物,又能提升景观的入湖雨水排口净化系统是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入湖排口的生态净化水道系统,该系统通过生态浮床和拦截屏障构建生态净化水道,同时通过软围隔的设置形成独立的净化系统,层层去除大型入湖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同时可利用生态浮床上植物搭配营造湖区景观,具有建设成本低、净化效率高、运行维护稳、景观效果佳等优点,体现自然、生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方案为:从排口的排水端向水体依次设置拦污网、砾石填料和生态净化水道;生态净化水道包括生态浮床和不透水的拦截屏障;砾石填料和生态净化水道外围设置软围隔以隔断水体,通过拦截屏障在生态浮床之间间隔分布形成链条状弯曲的生态净化水道;软围隔上设置出水口。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拦污网为尼龙绳编织网,罩于排口的排水端。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砾石填料的砾石粒径8cm至10cm。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软围隔为弧形,弧形的两端分别与排口所在的护岸边相交,多排拦截屏障横向间隔分布在生态浮床之间,拦截屏障的一侧与软围隔相交,另一侧与软围隔之间留有空隙,且上下排的空隙上下错开。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拦截屏障为复合不透水土工布膜。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软围隔为双层,浮叶植物布置于两层软围隔之间,近生态浮床的一层打孔;远离生态浮床的一层不透水。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软围隔为塑料布。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针对入湖排口的生态净化水道系统,该系统通过生态浮床和拦截屏障构建生态净化水道,同时通过软围隔的设置形成独立的净化系统,为入湖雨水提供更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进行充分的生态接触净化;该系统综合利用物理过滤、截污,微生物化学反应,植物生态净化技术通过层层净化,充分吸收雨水中携带的悬浮物、氮、磷及有机污染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21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