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2176.X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6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朱睿;庄启彬;李尚;张子捷;刘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38 | 分类号: | B63B1/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气泡 稳定性 观测 试验装置 | ||
1.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电子流量计和无级调速水泵,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内部沿流体运动方向依次设有梯形扩压段、消能孔板、蜂窝整流网、筛网、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弹簧探针、碳棒,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前端通过通水管道与电子流量计和无级调速水泵相连接,弹簧探针通过电源导线连接直流电源负极,碳棒连接电源正极;
其中,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的水流速度为0~2m/s;
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前端采用梯形扩压段,两底边长度分别为10~30mm、60~80mm,高为45~65mm;
所述消能孔板厚度为2~4mm,蜂窝整流网厚度为13~26mm,筛网厚度为2~4mm;所述消能孔板与蜂窝整流网的间隔为40~60mm,蜂窝整流网与筛网的间隔为30~50mm;
所述弹簧探针与碳棒的间隔为40~80mm;
所述筛网与电解观测试片的间距大于50mm;
另外,所述试验装置的运行方法为:
水流通过无级调速水泵和通水管道后,进入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在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中,水流首先经过梯形扩压段,梯形扩压段将水流的流体演化为湍流趋势降低的状态,使得由通水管道进入的水流平稳;水流通过消能孔板后,由消能孔板对水流的冲击能量进行消除处理,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通过消能孔板的水流流经蜂窝整流网,由蜂窝整流网减少水流来流的流体垂直扰动,使得流体在垂直方向被平缓处理;最后水流经过筛网,由筛网减少来流流体的水平扰动,使得流体在水平方向被平缓处理,最终该水流流动至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所放置的区域;
在水流流动至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所放置的区域时,将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置于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通过弹簧探针导通直流电压负极与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同时将碳棒连接至直流电压正极,再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测经电解反应在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负极产生的气体,该气体被微纳凹坑束缚驻留,继而形成微气泡,其中,微气泡充满凹坑时,所形成的微气泡会阻隔电解试片与流体溶液间的反应,令电解反应自动终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凹坑电解观测试片的厚度为10~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棒的长度为6mm,宽度为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采用有机玻璃材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微气泡稳定性观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稳定性观测平台中部铺设有一层直径为2mm的防水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21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