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高承压水井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2584.5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付相宇;解同得;刘健;许国涛;张春辉;张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2D19/10;B01D24/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陆中丹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高承压 水井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深基坑高承压水井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水井主体,水井主体中设有井管,井管通过支护机构固定在水井主体的内壁上;水井主体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部井体和下部井体,上部井体的内径大于下部井体的内径,下部井体与井管之间填充一级填料,上部井体与井管之间填充二级填料,水井主体的顶部设有井盖;井管自下而上包括底部端盖、过滤管和排水管,底部端盖和过滤管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加以锁紧固定,过滤管和排水管之间通过紧固件加以固定,底部端盖和过滤管的高度之和小于下部井体的深度;本发明提高了水井的承压能力,施工方便,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承压水井,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高承压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及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深基坑施工将呈现常态化趋势,在这些工程中,地下水的处理又是首先要面对的难题。由于基坑内承压含水层降水需求或基底抗突涌需求,基坑内减压降水井已经是一种常用的降水方式,但往往在高水头压力下,高水压降水井封堵又是一项难题。后期如何解决降水井口径大、水位高、急涌等封堵问题成为现代建筑必须考虑的问题。地铁作为当代城市发展规模的象征,广泛存在于一、二线城市,由于考虑到地铁施工作为地下建筑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为基坑降水。
目前,常用的基坑降水井主要有水泥砾石滤水管,其外敷设滤布或棕网片,但其在粉细砂地层条件下的降水过程中,细小粉砂土颗粒极易堵塞棕网片间隙,降水效果较差;尤其是在地铁车站的大规模基坑降水中,由于其降水周期较长,滤布或棕网片后期堵塞、腐烂,严重降低了水泥砾石滤水管的降水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基坑高承压水井及其施工方法,提高了水井的承压能力,施工方便,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基坑高承压水井,包括水井主体,水井主体中设有井管,井管通过支护机构固定在水井主体的内壁上;水井主体包括同轴设置的上部井体和下部井体,上部井体的内径大于下部井体的内径,下部井体与井管之间填充一级填料,上部井体与井管之间填充二级填料,水井主体的顶部设有井盖。
进一步的,井管自下而上包括底部端盖、过滤管和排水管,底部端盖和过滤管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加以锁紧固定,过滤管和排水管之间通过紧固件加以固定,底部端盖和过滤管的高度之和小于下部井体的深度。
进一步的,过滤管包括外管体,外管体的管壁上均布多个第一通孔,外管体的内壁上焊接固定有一圈内管体,内管体的管壁上均布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内管体的外径小于外管体的内径、使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存在滤水间隙,内管体中填充砾石颗粒。
进一步的,一级填料为砾石颗粒与天然石英砂颗粒按3: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二级填料为砾石颗粒。
进一步的,支护机构包括固定在上部井体的内壁上的插接机构,固定在井管外壁上的连接组件,插接机构和连接组件之间通过长连杆加以连接。
进一步的,插接机构包括内固定板、外固定板、主支撑柱和锁定结构;
端面圆形结构的内固定板上呈圆周状的布设一圈插接柱,插接柱的外壁上设有楔块,内固定板的中心处设有第一插孔,内固定板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圈承压环,插接柱设置在第一插孔和承压环的外部;
端面为正方形结构的外固定板,外固定板的中心处设有第二插孔,第二插孔与内固定板的第一插孔同轴设置,且外固定板的边长大于内固定板的外径;
主支撑柱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主支撑柱的端部设有压盖;
内固定板贴合上部井体的内壁设置、且使插接柱插入上部井体中,外固定板压设在内固定板上,主支撑柱穿过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旋转插入固定在上部井体中,压盖压设在外固定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25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