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轧钢卷的轧后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3631.8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1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广;齐达;史震;解雷;邱树满;罗宪;李晓军;陈华祥;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45/02;C22C38/02;C22C38/04;C22C38/14;C22C3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瑞琳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钢 冷却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钢卷的轧后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钢板坯经热轧后,得到热轧钢卷;将所述热轧钢卷自然冷却至温度为430~490℃,得到冷却后的钢卷;将所述冷却后的钢卷进行水冷,得到水冷后的钢卷;将所述水冷后的钢卷进行空冷,完成所述轧后冷却;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钢板坯包含:C≤0.12%,Si≤0.5%,Mn≤0.6%,P≤0.1%,S≤0.045%,Ti≤0.003%,Al≤0.10%,N≤0.01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所述轧后冷却方法能够缩短热轧钢卷的冷却时间,并且能显著提高由该热轧钢卷所得到的冷轧产品力学性能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轧钢卷的轧后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轧钢卷经热轧产线产出后,需要轧后冷却至一定温度以下才能继续进行后续工序如酸轧来完成最终钢产品的制备。轧后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热轧钢卷的高温对后续酸轧的产线设备造成不利影响。其中,热轧钢卷从热轧产线下线后,在自然冷却条件下需冷却至具备后续酸轧产线的上线条件(如80℃以下)需要2-5天时间。为了保证钢卷在酸轧产线连续生产,需要一个大的、放置热轧钢卷的库,一般称之为热轧钢卷库。热轧钢卷库中大量的热轧钢卷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不符合现代企业精益生产的要求。
目前,部分企业采用了水冷槽冷却的方法,如中国专利CN 102921748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热轧钢卷的水冷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该水冷冷却装置包括有水冷池和钢卷移送升降机构;水冷池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冷却槽,紧邻所述并列设置的多个冷却槽的一端横向设置氧化皮沉淀槽,氧化皮沉淀槽的一侧设有一个排水槽;在每个冷却槽的上方均设有一个工业循环水的进水口,多个进水口均连通于工业循环水的输送管道,各进水口上设置一进水阀;由所述钢卷移送升降机构将不锈钢热轧钢卷移送至水冷池中。但是,这种采用水槽水冷、喷淋水冷的方法未对热轧钢卷开始进行水冷的温度制度进行限定。而热轧钢卷表面温度和芯部温度不同,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钢卷在长度方向的晶粒度和组织不同。具体来说,热轧钢卷自然冷却或开始进行水冷的温度差异过大均容易造成该热轧钢卷在长度方向的晶粒度和组织差异性增大,在经后续退火后所得到的冷轧产品在长度方向上(即头中尾)力学性能的一致性较差,这将造成下游客户在加工使用冷轧产品时生产工况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所加工的零件开裂、起皱,不良品率提高。
因此,如何缩短热轧钢卷的冷却时间,并且能提高由该热轧钢卷得到的冷轧产品的力学性能一致性,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轧钢卷的轧后冷却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轧后冷却方法能够缩短热轧钢卷的冷却时间,能够显著提高由该热轧钢卷所得到的冷轧产品力学性能的一致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下游用户的加工使用要求;采用该轧后冷却方法大幅减少了冷却时间,缩短了热轧钢卷的库存时间,节约了占用资金。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轧钢卷的轧后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钢板坯经热轧后,得到热轧钢卷;
将所述热轧钢卷自然冷却至温度为430~490℃(即,开始进行所述水冷的温度),得到冷却后的钢卷;
将所述冷却后的钢卷进行水冷,得到水冷后的钢卷;
将所述水冷后的钢卷进行空冷;
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钢板坯包含:C≤0.12%,Si≤0.5%,Mn≤0.6%,P≤0.1%,S≤0.045%,Ti≤0.003%,Al≤0.10%,N≤0.010%,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在本发明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的热轧钢卷的轧后冷却方法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钢板坯包含:C 0.015~0.04%,Si≤0.04%,Mn 0.2~0.3%,P≤0.015%,S≤0.015%,Ti≤0.001%,Al 0.02~0.06%,N≤0.006%,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36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