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炉渣分离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4080.7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5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骆良虎;尹丽花;骆良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良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30 | 分类号: | B09B3/30;B09B3/35;B07B15/00;B09B10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雨姗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分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炉渣分离机,涉及炉渣分离技术领域。包括粉碎装置、分离装置、限位装置、收集装置和筛选装置,所述粉碎装置放置在筛选装置的左侧,所述分离装置放置在筛选装置的右侧,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分离装置的上方,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限位装置的顶端和侧端,所述分离装置由外壳、底板、连接管、横杆、分离弹簧、分离液压杆和接触柱构成,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两个,所述横杆的两端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分离弹簧放置在连接管内,本发明利用分离装置配合限位装置使炉渣能够多次扬起,再利用电磁铁吸附住炉渣中的金属铁,减少了水的使用,解决了水耗高,水污染严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渣分离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炉渣分离机。
背景技术
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经超过1.8亿t/a。焚烧处理作为减量化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生活垃圾焚烧后会产生焚烧量20%~ 25%的炉渣。国内焚烧发电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将产生超过2000万 t炉渣。炉渣的及时稳定消纳成为保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顺利运行的关键。目前,国内对炉渣的处理主要采取湿法方式,在水的冲击作用下,实现铁、铜、锌等有价金属的回收,分选后的炉渣制备再生砌块。但湿法处理存在铝流失、水耗高、占地面积大、污泥污水产量大、再生砌块易开裂等问题,所以探索新型炉渣处理工艺技术迫在眉睫。
炉渣中含有一定量的未燃尽杂物和铁、铝、铜、锌等有价金属。对炉渣中未燃尽杂物进行分离,对有价金属进行分选是炉渣处理的两个主要环节。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主要采取湿法进行处理,处理工艺基本相似:通过人工拣选分离炉渣中的杂物;在水力条件下,将物料进行破碎后通过磁选机分选出金属铁,通过重选设备选出炉渣中的有色金属;分选后的炉渣尾渣通过简单摊晒后,制备各种再生产品。
湿法处理需将炉渣配制成浆液,整个过程用水量大,循环水用量是炉渣分选量的4倍,炉渣经水冲洗后的浸出液,pH值超过12,总硬度很高。浸出液进入循环水池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水体表面盐碱结壳现象,处理难度及成本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渣分离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湿法处理炉渣时水耗高,污泥、污水产生量大,二次污染严重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炉渣分离机,包括粉碎装置、分离装置、限位装置、收集装置和筛选装置,所述粉碎装置放置在筛选装置的左侧,所述分离装置放置在筛选装置的右侧,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分离装置的上方,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限位装置的顶端和侧端,所述分离装置由外壳、底板、连接管、横杆、分离弹簧、分离液压杆和接触柱构成,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两个,所述横杆的两端活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管的内部,所述分离弹簧放置在连接管内,所述分离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底板和横杆上,所述分离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横杆的中心处,所述接触柱固定在横杆远离分离液压杆一侧的中心处。
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由限位槽、限位仓、限位柱、限位齿轮、限位弹簧、通孔、转向管、调节柱和受力柱构成,所述外壳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有两个,所述底板内开设限位仓,两个所述限位柱上下交错放置在限位仓内,所述限位齿轮放置在两个所述限位柱的中心处,所述限位柱邻近限位齿轮的一面设有齿槽,且两个所述限位柱上的齿槽均与限位齿轮啮合,所述限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仓内,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柱靠近齿槽的一端,所述底板靠近限位齿轮处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连接有转向管,且转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齿轮的侧面,所述转向管内活动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固定连接于套接在转向管的受力柱。
进一步,所述通孔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槽所述转向管上开设有两个螺旋斜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良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良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4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