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气联锁插接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4401.3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7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杰;朱进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茗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5/08 | 分类号: | H02G5/08;H01H9/22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邓月芳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气 联锁 插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气联锁插接箱,包括插接箱本体、内联锁部分与外联锁部分,所述的插接箱本体包括壳体、门板和塑壳开关;所述的内联锁部分包括安装于门板上的门板钩锁和安装于壳体内壁的闭锁电磁铁与行程开关,所述的闭锁电磁铁安装于与门板钩锁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的行程开关安装于贴近门板的位置;本发明中,采用电气联锁的结构实现了插接箱的开关在分闸状态时才能打开门板,门板打开时始终处于分闸状态的效果,即使工作人员误操作,打开门板时忘记分闸或者门板打开后误进行合闸,都能自动保持分闸状态,有效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母线插接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气联锁插接箱。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密集型母线插接箱通常采用锁脚与母线盖板卡压的方式,达到限制插接箱插拔的效果。而锁脚与插接箱门板之间设有简易的限位联锁,当箱门关闭后锁脚无法张开。同时箱门受手动操作机构操作手柄控制,只有手柄处于分闸位置,箱门才能打开,从而达到合闸不能插拔插接箱的目的。但是随着电气化的发展,插接箱如今趋于电动操作机构来进行分合闸,而当我们选取电动操作机构的时候,因为电操没有箱外操作手柄,会出现合闸状态下仍能开门的情况,在合闸情况下插拔插接箱会造成安全事故。这样一来普通的箱门联锁在使用电操的前提下就无法使用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电操插接箱安全插拔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气联锁插接箱,包括插接箱本体、内联锁部分与外联锁部分,所述的插接箱本体包括壳体、门板和塑壳开关;
所述的内联锁部分包括安装于门板上的门板钩锁和安装于壳体内壁的闭锁电磁铁与行程开关,所述的闭锁电磁铁安装于与门板钩锁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的行程开关安装于贴近门板的位置;
门板的纵向边缘处向外延伸,并设有锁止槽;所述的外联锁部分包括两根对称设置的加长锁脚,所述加长锁脚的下端与母线盖板相配合,中部与壳体外壁转动连接,上端在门板关闭时卡设于锁止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闭锁电磁铁的L1取自塑壳开关上桩头的任意一相,并与塑壳开关内部常闭触点串联,闭锁电磁铁的N2接至公共N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行程开关的常开触点串入塑壳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的合闸回路中,仅当门板关闭按压行程开关时,常开触点接通,电动操作机构才能进行合闸操作。
更进一步地,在电动操作机构分闸后,所述的闭锁电磁铁的行程杆吸合缩回。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闭锁电磁铁通过紧急解锁螺杆安装于壳体内壁上。
为了在突发情况下,发生线路断电无法打开插接箱时,优选地,所述的紧急解锁螺杆穿出壳体,并可从壳体外部旋松拆除。通过旋松紧急解锁螺杆可在插接箱外部拆下闭锁电磁铁,闭锁电磁铁被拆下后自然跌落,门板锁钩即被释放,门板可以顺利打开。
运行原理:本发明中,闭锁电磁铁只有在开关分闸时才能进行吸合动作,在开关闭闸时,始终处于伸出状态,进而卡住门板上的门板锁钩使门板不可能被打开;而门板关闭时,加长锁脚的上端始终被卡设于门板的锁止槽中,使锁脚无法开合,进而使插接箱不能被拔出。
当开关分闸后,闭锁电磁铁的行程杆吸合缩回,门板锁钩被释放,操作人员可以打开门板,在门板被打开的同时,加长锁脚的上端脱离门板的锁止槽,锁脚可以自由开合,插接箱可以进行插拔。同时,由于行程开关不受门板的按压,行程开关的常开触点断开,电动操作机构此时合闸回路不再能被导通,始终处于分闸状态。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采用电气联锁的结构实现了插接箱的开关在分闸状态时才能打开门板,门板打开时始终处于分闸状态的效果,即使工作人员误操作,打开门板时忘记分闸或者门板打开后误进行合闸,都能自动保持分闸状态,有效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轻便可靠,无需对原有的插接箱进行结构改动即可实现安全性改良,成本低廉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茗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镇江茗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4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