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构件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4636.2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文;徐荣平;靳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24/26;C04B40/00;C08F251/02;C08F220/06;C08F283/06;C04B103/65;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邓月芳 |
地址: | 21214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构件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预制构件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120‑180份、砂80‑130份、碎石220‑300份、矿渣粉60‑100份、高效减水剂13‑18.5份、防水抗渗剂1‑3份和水80‑120份,其中,高效减水剂是以丙烯酸、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马来酸酐改性纤维素为共聚单体共聚反应而成;本发明在混凝土中引入了高效减水剂,其中,高效减水剂是将丙烯酸、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马来酸酐改性纤维素为共聚单体共聚反应而成,其中马来酸酐改性纤维素是通过马来酰化将乙烯基基团引入到纤维素链上,使之与丙烯酸、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发生共聚反应,将纤维素和马来酸酐开环后生成的羧基均引入到高效减水剂的主链上,增大了高效减水剂的羧基基团密度,使得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外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或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
在申请号为20131038575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主要公开了一种包含水泥、矿粉、粉煤灰、石子、碎屑、砂、水、减水剂和CFT混凝土增效剂的混凝土,上述混凝土采用细度模数为3.2的碎屑取代大部分砂和一部分石子,需水量虽然比现有技术中稍多,但是能充分发挥CTF混凝土增效剂的作用提高水泥颗粒的分散性,提升减水剂的功效,而且解决凝结时间缩短等问题,保证优异的坍落度、和易性和抗压强度,但上述混凝土采用普通的减水剂,减水效果为15-25%,很难从分子层面上提高减水效果。而且在混凝土发生膨胀时,混凝土受压应力,钢筋受拉应力;当混凝土干缩或降温冷缩时,极易产生裂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预制构件用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括
所述的高效减水剂是在引发剂、链转移剂和还原剂存在条件下,以丙烯酸、不饱和聚氧乙烯醚和马来酸酐改性纤维素为共聚单体共聚反应而成;其中,丙烯酸、不饱和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改性纤维素、引发剂、链转移剂和还原剂的质量组分比为1:(0.3~0.4):(0.3-0.6):(0.002-0.015):(0.001-0.006):(0.001-0.005)。
优选地,所述的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适量纤维素加入到氢氧化钠与尿素混合溶液体系中,搅拌条件下置于-10~-18℃条件下3-6h,于室温下解冻,再置于-10~-18℃条件下3-6h,如此循环2-3次,得到纤维素溶液;
(2)在步骤(1)的纤维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马来酸酐和催化剂,50-70℃下反应4-6h,反应结束时将产物洗涤、干燥得到马来酸酐改性纤维素;
(3)按质量比取料,将引发剂、链转移剂和还原剂溶解于水中,作为第一滴加液;将丙烯酸溶解于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45-60%的第二滴加液;
(4)按照质量比将不饱和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改性纤维素和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配置成质量浓度为6-8.5%的混合溶液,搅拌并升温至50-65℃,待物料溶解后,将第一滴加液和第二滴加液同时滴加入反应釜中,滴加完毕后在80-100℃下反应4-5.5h;
(5)反应完毕后,调节物料pH为7-8,即得到所述的高效减水剂。
优选地,所述的碎石按质量分数计包括35%的小碎石和65%的大碎石。
优选地,所述的防水抗渗剂为以质量比为1:(0.005-0.02)混合的石灰石和纳米CaCO3。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4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