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4748.8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2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25/12;C08L53/00;C08K5/526;C08K5/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李书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树脂 组合 及其 成型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制造耐冲击性、透明性和耐候性优异且可无需涂装的PC树脂合金的PC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PC树脂组合物制造的成型品。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和不含丁二烯的苯乙烯系树脂(B),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所述不含丁二烯的苯乙烯系树脂(B)的含量为20质量份~70质量份,且满足下述的(1)~(3)的条件。(1)使用根据ISO179的标准由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作的厚度4.0mm的试验片,且根据该标准测定的缺口夏比值为70kJ/m2以上。(2)使用根据ISO3167(类型A1)的标准由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作的试验片,根据ISO19252的标准测定的极限垂直力为8.0N以上。(3)使用根据ISO拉伸试验的标准制作的由所述聚碳酸酯构成的厚度4.0mm的试验片,根据JIS‑K‑7105‑1的标准测定的L*值为4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PC树脂)是透明性、耐热性、耐候性、机械物性、电特性优异的树脂,例如,被广泛用于汽车材料、飞机材料、电气·电子设备材料、住宅材料、医疗设备材料、其它的工业领域中的材料等。
以往,为了实现材料的更高功能化、更低价格化,在广泛的领域进行了配合有聚碳酸酯树脂和其它种类的树脂的聚合物合金的开发。例如,在汽车领域,广泛进行了在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聚苯乙烯或者结构单元中具有苯乙烯的共聚物(苯乙烯系树脂)的合金的开发,被实际用于汽车的前气坝、立柱、后视镜壳体等汽车的外饰材料。
作为在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合了苯乙烯系树脂的合金,例如,为了提高柔软性、实现轻型化、改善流动性,一直使用配合有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的PC树脂/ABS树脂的合金,或者在从ABS树脂中除去了丁二烯部分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中配合了将有机硅系弹性体接枝聚合而得的树脂的PC树脂/苯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橡胶的合金。
作为PC树脂/ABS树脂的合金,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PC树脂/ABS树脂合金树脂组合物含有将共轭二烯橡胶、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和乙烯基氰化合物聚合而制造的共聚物等特定的共聚物,从而得到机械物性、镀覆密合力优异的PC树脂/ABS合金。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使PC树脂/ABS树脂合金树脂组合物中含有具有特定结构的烷基烯酮二聚体,从而得到在保持成型加工性、耐热性等的情况下改善了注射成型时的流动性、耐冲击性等特性的PC树脂/ABS合金。
作为PC树脂/苯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橡胶的合金,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使用含有聚碳酸酯树脂、作为苯乙烯系树脂的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以及作为硅系橡胶的硅·丙烯酸橡胶的树脂组合物,可得到机械性能的稳定性优异的PC树脂/苯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橡胶的合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7827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782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476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汽车的外饰材料等要求各种特性,特别是要求耐冲击性、透明性和耐候性优异。通常,这些特性不充分时,为了弥补该特性的不充分,另外为了防止该特性的劣化,需要用其它的材料在表面实施涂装处理。如果涂装成为必需工序,那么产生最终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生产率下降等问题,因此希望开发一种可无需涂装的材料。
然而,上述的PC树脂/ABS树脂的合金或者PC树脂/苯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橡胶的合金等现有的PC树脂合金材料难以同时满足全部上述的多个特性,希望进一步的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4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