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马太效应的社团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4765.1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5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泽军;常新峰;王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6/901 | 分类号: | G06F16/901;G06Q5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吴林 |
地址: | 467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马太效应 社团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马太效应的社团检测方法,涉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输入由节点和边构成的网络G;对所述网络G进行初始化,将每个节点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社团;计算所述网络G的核心分组;采用迭代方法在马太效应模型中模拟马太效应过程;判断网络结构是否达到最优划分;若未达到最优,则再次进行马太效应的迭代模拟;若达到最优,则进行社团划分,获得社团划分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马太效应的社团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社团结构在中观尺度上反映了网络的结构特性,且其广泛存在于真实网络中。社团也常称为社区(community)、簇(cluster)、组(group)等。由于复杂网络的多样性和社团结构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对于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通常认为社团是一组节点的集合,组内节点之间连接更加紧密,组间节点之间连接稀疏。
社团检测为分析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其组织功能、挖掘其潜在联系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此外,社团检测在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它可以用来发现组织群体,并在社交网络中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电子商务网络中,社团检测可以用于智能推荐和精准营销。在犯罪和反恐网络中,它可以用来寻找犯罪团伙。另外还可以用来优化互联网中的路由表,发现蛋白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引文网络中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研究和设计高效、准确的社团结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社团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图划分的方法、基于模块化的方法和基于动力学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利用网络的固有拓扑结构和动力学模型识别社团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它具有简单、高效、准确和数据驱动的特点。但现有大多数方法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时间复杂度高、复杂的参数设置、稳定性差等。例如,WalkTrap[是一种基于动力学的方法,它使用随机行走来获得高质量的社团。然而,时间复杂度为O(mn^2)。马尔可夫聚类算法(MCL)是一种著名的基于动态的聚类方法,在图聚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它对“膨胀”参数是敏感的。此外,标签传播算法(LPA)具有近似线性的时间复杂度,然而,社团检测的结果并不总是稳定的。Fluid Communities(FluidC)算法是一种基于扩散的方法,与LPA类似,FluidC在每次运行期间常常返回不同的结果。综上所述,现有的社团检测方法均存在局限性。
针对此现象,本申请提供基于马太效应的社团检测方法,能够揭示网络中的社团结构,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时间复杂度高、参数设置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马太效应的社团检测方法,能够揭示网络中的社团结构,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时间复杂度高、参数设置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马太效应的社团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输入由节点和边构成的网络G;
S2:对所述网络G进行初始化,将每个节点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社团;
S3:计算所述网络G的核心分组;
S4:采用迭代方法在马太效应模型中模拟马太效应过程;
S5:判断网络结构是否达到最优划分;
S6:若未达到最优,则再次进行马太效应的迭代模拟;若达到最优,则进行社团划分,获得社团划分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S2中的划分社团的步骤为:
S21:以每个节点的节点号作为标签;
S22:每个节点被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社团。
进一步地,所述S3利用节点吸引力公式计算所述网络G的核心分组,计算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学院,未经平顶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4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鼠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双向反激均衡电路控制信号产生的专用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