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5487.1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4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崔益斌;丁程成;沈楠;戴建华;王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M3/26;H05K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10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域 水生 安全 监控 预警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该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包括放入水体内监测水体的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通讯机构、传感器与电源箱,所述控制机构的电源端、传感器的电源端与通讯机构的电源端均与电源箱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机构的控制端、传感器的控制端均与控制机构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接收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再通过通讯机构将传感器信号发送至后台计算机;所述外壳主体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下壳体与上壳体密封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电气安装槽;该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防水性能较高,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人口密度的上升,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城市中人工河道、人工湖泊等水体的净化。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巡视,根据巡视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对各种环境的水体进行不同的抽样检测,然后根据抽样结果对水体的污染情况作出报告,再对水进行治理。由于上述对水体的监控方式太过依靠巡视人员的经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发现问题时,水体已经遭到了大面积的污染。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水体进行实时监控的装置,弥补现有技术采用人工巡视的不足,提高治理水体污染的反应速度。现有的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一般依赖该水体监控装置来实现,传统的水体监控装置一般直接将传感器密封在壳体内放置入水体中,监测水体数据使用,然而该装置对自身的防护能力以及监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防水性不好损坏其内部传感器元件,导致整个监控装置的损坏,因此水体监控装置在监控水体数据的同时,还应当实现对自身情况的诊断与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包括放入水体内监测水体的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通讯机构、传感器与电源箱,所述控制机构的电源端、传感器的电源端与通讯机构的电源端均与电源箱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机构的控制端、传感器的控制端均与控制机构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接收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再通过通讯机构将传感器信号发送至后台计算机;所述外壳主体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电气安装槽,所述控制机构、通讯机构、传感器与电源箱均安装于电气安装槽的内部,所述上壳体的中部竖直安装有监测探针,所述监测探针与传感器连接,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外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均开设有密封槽,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安装时,两组密封槽相对安装,所述密封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气囊,所述外壳主体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的充电端与密封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与充气机构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充气机构向密封气囊内充入气体,所述密封气囊膨胀与所述密封槽的槽壁紧密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密封槽的槽壁与槽底均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的输入端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密封气囊膨胀挤压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接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值,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值低于设定阀值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充气机构向密封气囊内充入气体,并通过通讯机构向后台计算机发出检修信号,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值大于等于设定阀值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充气机构停止充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箱,所述气箱的内部设置有气体箱、气泵件、电磁控制阀与气管,所述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密封气囊的进入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壳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浮力气囊,所述充气机构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浮力气囊的中部连接,所述连接管连通浮力气囊与气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5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