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式风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5554.X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磊;张红;刘莉馨;梁琳;李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4 | 分类号: | E04F17/04;E04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钢结构 组合式 风道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式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钢结构中柱体(1)、连接于柱体(1)间的工字梁(2)、含工字梁(2)的风道系统(3)以及室内各通风区域;
所述风道系统(3)包含新风机组(31)、分别与新风机组(31)连接的新风管道(32)和排风管道(34)、连接于新风机组(31)与新风管道(32)间的新风换气管(36)、连接于新风机组(31)与排风管道(34)间的排风换气管(37)、连接于新风管道(32)上的新风出口(33)以及连接于排风管道(34)上的排风出口(35);
所述新风管道(32)和排风管道(34)均通过工字梁(2)一侧开口处连接封板围成,在新风管道(32)通风起始端和排风管道(34)起始端均连接有封堵件(9),在新风管道(32)和排风管道(34)转角处连接有导流片(10);
所述新风管道(32)包含新风工字梁体(321)、连接于新风工字梁体(321)外表面的新风梁体涂层(322)、连接于新风工字梁体(321)面向室内一侧开口处的新风封板(325)、连接于新风封板(325)与新风工字梁体(321)间的新风固定件(323)和新风连件(324);
所述新风出口(33)包含新风口体(331)和设置在新风口体(331)内的新风过滤网(332);排风出口(35)包含排风口体(351)和设置在排风口体(351)内的排风过滤网(352);所述新风口体(331)和排风口体(351)间隔设置且可拆卸连接于新风封板(32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式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34)包含排风工字梁体(341)、连接于排风工字梁体(341)外表面的排风梁体涂层(342 )、连接于排风工字梁体(341)面向室内一侧开口处的排风封板(345)、连接于排风封板(345)与排风工字梁体(341)间的排风固定件(343)和排风连件(34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式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固定件(323)为一组直角角形件,分别连接于新风封板(325)与新风工字梁体(321)连接阴角处;新风固定件(323)与新风封板(325)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排风固定件(343)为一组直角角形件,分别连接于排风封板(345)与排风工字梁体(341)连接阴角处;排风固定件(343)与排风封板(345)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式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梁体涂层(322)和排风梁体涂层(342 )均包含防火涂层、防腐蚀涂层和防水涂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式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33)和排风出口(35)处分别对应的新风封板(325)和排风封板(345)成八字形,其开口大一端朝向风道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式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新风换气窗(38)和排风换气窗(39),新风换气窗(38)和排风换气窗(39)均设置在墙体上;新风换气窗(38)与新风机组(31)间连接有新风换气管(36);排风换气窗(39)与排风机组间连接有新风换气管(3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式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各通风区域划分为换风区(4)、休息区(5)、洗漱区(6)、活动区(7)和会客就餐区(8);所述换风区(4)、休息区(5)和洗漱区(6)的工字梁(2)制作为新风管道(32),活动区(7)和会客就餐区(8)的工字梁(2)制作为排风管道(34);换风区(4)中设置新风机组(31)并在其墙体上设置新风换气窗(38)和排风换气窗(39);所述新风管道(32)与排风管道(34)在室内长向相对设置,且新风管道(32)与排风管道(34)在划分的各区至少设置有对应的新风出口(33)和排风出口(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55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