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超级电容模组的充电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5879.8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军;孙林波;李松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腾冉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10;H02M7/217;H02M3/15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顾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超级 电容 模组 充电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超级电容模组的充电控制系统,其能很好地满足超级电容产品大电流快速充电、安全、高效率的需求;其包括顺序电连接的AC/DC开关电源电路、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充电管理系统电路,所述AC/DC开关电源电路通过交流市电供电,其中,所述AC/DC开关电源电路,用以实现开关电源的软启动;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用以调整输出电流电压;所述充电管理系统电路,用以防止电能倒流而损坏DC/DC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级电容模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超级电容模组的充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作为目前工业领域内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以其功率密度大、充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在城市轨道交通、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军工设备、重型机械、电信行业、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等众多领域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超级电容在使用、维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需要充电时候,因此充电器是超容产品不可或缺的一种配套设备,但是市面上常规的铅酸、锂电池充电设备并不能很好地匹配超级电容的特性,无法实现满足超级电容产品大电流快速充电、安全、高效率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超级电容模组的充电控制系统,其能很好地满足超级电容产品大电流快速充电、安全、高效率的需求。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超级电容模组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顺序电连接的AC/DC开关电源电路、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充电管理系统电路,所述AC/DC开关电源电路通过交流市电供电,其中,所述AC/DC开关电源电路,用以实现开关电源的软启动;所述DC/DC降压开关电源电路,用以调整输出电流电压;所述充电管理系统电路,用以防止电能倒流而损坏DC/DC电源。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AC/DC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熔断器F1、滤波电感L1、电容Cx1、Cx2、Cy1、Cy2、电容C1~C11、电阻R1~R18、稳压管D5~D10、二极管D1~D4、开关变压器T1、开关管Q1、Q2、控制器U1、分流器U2、光电耦合器U3、电感L2,所述控制器U1采用型号为UCC28600DR控制芯片,所述分流器U2采用型号为TL431CDBZR芯片,所述光电耦合器U3采用型号为PC817耦合芯片;所述交流市电依次经过所述熔断器F1、由滤波电感L1及电容Cx1、Cx2、Cy1、Cy2组成的EMI滤波器、由D1~D4组成的整流桥以及电容C1后进入开关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p,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1、C3、电阻R4、R6的一端、开关变压器T1的2脚均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电阻R2、R3、电容C2后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稳压管D8的负极、控制器U1的6脚均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5后与所述电阻R4、R6的另一端、稳压管D5的负极均相连接,所述稳压管D5的正极与所述开关管Q1的1脚、开关变压器T1的1脚均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3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稳压管D6的正极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稳压管D6的负极连接后接于所述控制器U1的5脚,所述开关管Q1的2脚与所述电阻R8、R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U1的3脚、电容C11的一端、稳压管D9的负极均相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U1的4脚相连后接地,所述控制器U1的1脚连接所述电容C9后接地,所述控制器U1的2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3脚相连,所述开关变压器T1的4脚接地,所述开关变压器T1的3脚与所述稳压管D7的正极、电阻R10的一端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控制器U1的7脚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管D7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13、R12、电容C5的一端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8的正极,所述电容C5、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变压器T1的8脚、稳压管D9的正极均相连接,所述开关变压器T1的5脚经所述电感L2后与所述电容C7、电阻R14、R17的一端均相连接,所述开关变压器T1的6脚与所述开关管Q2的1脚相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2脚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5、电容C8的一端、稳压管D10的负极均相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稳压管D10的正极相连后接地,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6的一端、光电耦合器U3的1脚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2脚、电容C10的一端、分流器U2的1脚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17、电容C10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3脚、电阻R18的一端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4脚、分流器U2的2脚均相连接后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腾冉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腾冉电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5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