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中吸湿器循环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6209.8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3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河;王苹;沈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姜露露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吸湿 循环 干燥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变压器中吸湿器循环干燥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该变压器中吸湿器循环干燥装置,达到了变压器本体工作时易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箱体内浸没变压器本体的变压器油对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变压器油携带着热量由液态转换成气态上升至箱体的内顶壁,热量通过第一导热层热传导至第一导热块处‑导热孔和活性炭过滤网‑第一导热管内‑对进出变压器油枕的气体已吸湿过的吸湿器本体内可循环使用的循环硅胶进行初步干燥,进而实现对变压器本体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减省更换吸湿器本体内可循环使用的循环硅胶次数,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循环硅胶制品的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中吸湿器循环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吸湿器用于清除和干燥由于变压器油温之变化而进入变压器或互感器,储油柜的空气中的杂物和潮气,以保持变压器油的绝缘强度。
现有吸湿器在变压器的油枕下方使用时,因传统意义上的吸湿器都是使用一次性的硅胶对进出变压器油枕的气体进行吸湿,而当硅胶进水量饱和后必须人为更换硅胶以保持吸湿器的吸湿功能,此更换硅胶的方式造成了不仅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在当硅胶进水量饱和后,工作人员也无法及时发现对其进行更换,进而硅胶受潮后,空气容易进入变压器中,对油的耐电强度有影响。
因此,提出了一种变压器中吸湿器循环干燥装置。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更换硅胶的方式造成了不仅对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在当硅胶进水量饱和后,工作人员也无法及时发现对其进行更换,进而硅胶受潮后,空气容易进入变压器中,对油的耐电强度有影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变压器中吸湿器循环干燥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压器中吸湿器循环干燥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有箱体和油枕,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外表面呈C形状,所述箱体的内顶壁设置有循环干燥机构,且循环干燥机构包括有热力辅助干燥机构和加热干燥机构;
所述热力辅助干燥机构包括有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外表面与箱体的内顶壁固定粘接;
所述加热干燥机构包括有吸湿器本体,所述吸湿器本体的上表面与油枕的下表面固定连通;
所述热力辅助干燥机构将变压器本体工作产生的热量热传导至吸湿器本体内,对吸湿器本体内设置的循环硅胶进行初步干燥,所述加热干燥机构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后对吸湿器本体内设置的循环硅胶进一步干燥。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的材质为金属铬材料制成,第一导热层的内部设置有石墨烯,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呈梯形状,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热块,所述第一导热块的材质为紫铜材料制成,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固定连通有第一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导热孔,所述导热孔的内壁固定套接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内壁固定套接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内部设置有气凝胶毡。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二导热层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一导热管的一端内壁与吸湿器本体的右侧外表面固定连通,所述吸湿器本体的左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外表面呈扇形状,所述加热箱的材质为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所述加热箱的内部固定粘接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内部设置有微纳隔热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内壁固定粘接有第三导热层,所述第三导热层的内部设置有碳纤维,所述第三导热层的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碳纤维加热管,所述第三导热层的左侧内壁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模块。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热层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第三导热层的左侧内壁和内顶壁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下表面固定粘接有第四导热层,所述第四导热层的内部设置有石墨,所述导流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导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62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