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湿粉的中药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6359.9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姜炳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国医堂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K9/14;A61P1/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贵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49 | 代理人: | 李新锋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祛湿粉 中药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湿粉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祛湿粉组成原料的质量分别是:茯苓50克,炒薏米100克,炒山药50克,莲子50克,玫瑰花20克,西洋参50克,百合50克,芡实50克,炒白扁豆50克,陈皮30克。本发明精选健脾祛湿利水的天然食材,制成散剂,冲服十分方便,可小量多餐地食用,且效果明显。祛湿散能振奋脾经,使脾的运化功能运转起来,使水湿能完全运化,达到祛湿的效果,让水湿不在体内堆积。本发明具有健脾利水、滋阴祛湿、扶正祛邪、排毒养颜等特点。主治风寒湿侵、水湿内停、气血不和、胸腹胀满、乏力困重等症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祛湿粉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大部分人由于时间的紧迫,缺乏充分的时间锻炼,再加之体内湿气重,常常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失常,引起食欲不振、腹胀痛,恶心呕吐、口臭、便溏等症状,严重者,包括因体内湿气阻怠,造成的皮肤症状。
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脾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舌苔发白、舌苔发黄、气色不好、皮肤暗黄、头发爱出油、脸长斑长痘、眼袋、黑眼圈、皮肤衰老、大肚腩、肥胖、松垮、身材走形、口干口臭、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炎症多发、乳房胀痛、困乏无力、烦躁易怒、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胃酸、胃胀,这些都是湿气在作怪。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湿气重就去喝凉茶去湿,不但没有“去湿”的效果,反而会令体质过于寒凉的人引发其它问题!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认真和充分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基础上,特采取“天然食材”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本发明“祛湿散制备方法”、“祛湿散产品”以及“祛湿散的使用方法”,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以及一般祛湿方法存在的祛湿不彻底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健脾利水、滋阴祛湿、扶正祛邪、排毒养颜等特点的祛湿粉的中药配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祛湿粉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茯苓,炒薏米,炒山药,莲子,玫瑰花,西洋参,百合,芡实,炒白扁豆,陈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祛湿粉的中药配方中,所述祛湿粉组成原料的质量分别是:茯苓50克,炒薏米100克,炒山药50克,莲子50克,玫瑰花20克,西洋参50克,百合50克,芡实50克,炒白扁豆50克,陈皮30克。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祛湿粉的中药配方中,将上述原料洗净且干燥后共500克混合研磨成粗细度为90目的粉剂,分成30等份,进行装瓶后制备成祛湿粉,使用时每天1份(约1/2汤匙)加适量开水调和服用,一个月用完即可。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陈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李东垣曰: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其既能健脾,又能行气宽中,因此不仅可辛散肝郁,与茯苓同用有祛湿之用,以上共为臣药,起健脾燥湿安神之效。
炒白扁豆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
西洋参能够补气养阴、缓解人体虚热烦倦等现象,同时辅以其他药物能够提升人体的抵抗力、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速人体内有害物质的排除,继而有助于人体恢复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国医堂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国医堂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63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