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动力荷载作用下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判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6494.3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2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章丽莎;魏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9/00 | 分类号: | G01N19/00;G01N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动力 荷载 作用 滨海 水下 斜坡 滑坡 类型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动力荷载作用下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判定方法,本发明根据GDS动三轴试验结果整理得到轴向应变‑‑循环次数图、超静孔隙水压力‑‑循环次数图、偏应力‑‑轴向应变图、偏应力‑‑平均有效应力图,用以描述不同循环动力荷载条件下土体的典型破坏形态,并与不同滨海水下软土斜坡的滑坡类型一一对应起来,实现了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方法确定循环动力荷载引起的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本发明通过土体破坏特征可预判动力循环荷载条件下滨海水下软土斜坡的滑坡类型,增加了通过在涉及滨海水下软土斜坡的各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阶段预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动力循环荷载引起的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危害的可行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判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动力荷载作用下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滨海公路/高速公路、滨海水上景观平台、跨海大桥及其他各类滨海护坡工程等。此类工程常常会涉及到滨海水下软土斜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如何减少和避免各类循环动力荷载(如桩基施工中的打桩振动荷载、滨海水下软土斜坡周边的交通循环荷载、地震循环动力荷载)条件下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危害,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常见的滑坡分类主要是根据滑坡体组构(如:滑坡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型式、形态)、滑坡体规模(如:滑坡体的体积、厚度)、滑坡体动力成因、滑坡体变形运动特征(如:变形机制、运移方式或运动形式、滑动速度)、滑坡体发育时程(滑动年代和发育阶段)、滑坡体稳定程度等开展的(参考文献:刘广润,晏鄂川,练操.论滑坡分类[J].工程地质学报,2002(04):339-342.)。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常见的滑坡分类多为滑坡发生后基于滑坡体的特征来确认的,而已有的滑坡分类理论尚无法在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灾害发生前对滨海水下软土斜坡的滑坡类型进行预判。
此外,针对滨海水下软土斜坡而言,此类边坡滑坡的产生通常与土体的受力破坏紧密相关,但目前仍缺乏与土体破坏机理相关的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分类理论和判别方法。事实上,如果能在涉及滨海水下软土斜坡的各类工程的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准确地预判其在地震灾害中的滑坡类型,从而根据滨海水下软土斜坡的滑坡类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地震引起的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对其周边工程的危害。
因此,如何建立土体破坏形态与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的科学联系,通过试验方法确定循环动力荷载条件下土体的破坏特征,进而对循坏动力荷载引起的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进行预判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动力荷载作用下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判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循环动力荷载作用下滨海水下软土斜坡滑坡类型判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针对待调研滑坡类型的滨海水下斜坡,采用钻孔取土器现场取土,保持钻孔取土器竖直向下;将取土器得到的土样切削至GDS动三轴试验标准试样,保证试样底面和顶面平整;将橡皮膜套在GDS动三轴试样底座的试样安装底帽上,并用橡胶圈固定,其后,将试样置于GDS动三轴试样安装底帽上,确保试样的中轴线通过GDS动三轴试样安装底帽的圆心;将橡皮膜套住试样后,把试样顶帽水平地安装在试样顶部,将橡皮膜套紧试样顶帽后,用橡胶圈固定,完成试样的安装步骤;
(2)将无气水预饱和配件与试样底部连通阀门连接,将注水后的负压预饱和配件的底部与试样顶部连通阀门连接,将负压预饱和配件的顶部与真空泵连接;向无气水预饱和配件内注入充足的无气水后,缓慢打开试样底部连通阀门,在稳定负压作用下,无气水预饱和配件内的无气水将持续缓慢地注入试样中,同时负压预饱和配件内将会有气泡均匀缓慢地冒出;待负压预饱和配件内气泡完全消失后,再继续注无气水30min,然后同时关闭试样底部连通阀门和试样顶部连通阀门,再关闭真空泵,完成试样的预饱和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城市学院,未经浙大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6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术颜料制备用矿物质颜料研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口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