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6503.9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7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9/02;H04R9/06;H04R9/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桂艳球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宝***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耳机壳体、扬声器模组及麦克风,扬声器模组包括前壳、后壳以、扬声器单体以及声短路孔,前壳设有出音孔,前壳的内侧形成呈环状的支撑环;扬声器单体包括盆架和振膜;支撑环远离前壳的一端设有环形台阶,盆架支撑固定于环形台阶并形成密封固定,且使得振膜正对出音孔,扬声器单体与支撑环共同将耳机壳体分隔为前音腔和后音腔;声短路孔贯穿支撑环,其包括由支撑环远离所述的一端沿平行于振膜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由第一段沿支撑环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第一段与后音腔连通,第二段与前音腔连通。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通讯装置无需要增加整体尺寸且声音瞬态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设备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通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发展,通讯装置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生活中,比如耳机装置,特别是在运动,驾驶过程中,耳机类的通讯装置被广泛运用。
现有技术的耳机装置包括安装于耳机外壳内的扬声器模组,该扬声器模组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的扬声器单体。耳机装置设计过程中,为了使耳机的声音听上去更均衡,会增加声短路使前声腔和后声腔连通,因声短路结构的尺寸很小,不会影响振膜的振动发声功能,且可以使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振动更协调,拥有更好的瞬态效果,避免佩戴过程中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异响。但耳机的空间有限,在耳机结构上增加声短路孔可能会限制振膜的尺寸,影响扬声器原有的声学效果。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耳机设计是在扬声器的边缘处设置声短路结构,耳套需要较大的宽度,防止耳套海绵堵住声短路孔。然而,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加耳机的径向尺寸,在耳机设计过程中,由于外观尺寸的硬性要求,比如耳道式耳机要求耳机外观的径向尺寸较小,没有足够的径向空间进行声短路设计。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通讯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要增加整体尺寸且声音瞬态效果好的通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耳机壳体和收容于所述耳机壳体内的扬声器模组及麦克风,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前壳、盖设在所述前壳上并共同形成腔体的后壳,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前壳设有出音孔,所述前壳的内侧凸出形成呈环状的支撑环,所述出音孔位于所述支撑环的范围内;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盆架和固定于所述盆架一侧的振膜;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盆架支撑固定于所述环形台阶并形成密封固定,且使得所述振膜正对所述出音孔,所述扬声器单体与所述支撑环共同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音腔和后音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贯穿所述支撑环的声短路孔,所述声短路孔包括由所述支撑环远离所述前壳的一端沿平行于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由所述第一段沿所述支撑环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后音腔连通,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前音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盆架与所述环形台阶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声短路孔包括至少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撑环相对两侧。
优选的,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夹设于所述扬声器单体与所述后壳之间的吸音棉。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通讯装置利用内腔内支撑固定扬声器单体的支撑环的厚度空间,在支撑环上设置声短路孔,该声短路孔包括由支撑环远离前壳的一端沿平行于振膜的振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段和由第一段沿支撑环的径向弯折延伸的且相互连通的第二段,第一段与后音腔连通,第二段与所述前音腔连通,从而通过该声短路孔将前音腔和后音腔连通,因声短路孔结构的尺寸很小,不会影响振膜的振动发声功能,且可以使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振动更协调,拥有更好的瞬态效果,避免佩戴过程中耳机内的扬声器振膜异响,而且声短路孔结构仅利用了支撑环的厚度空间,并不用额外占用扬声器单体的空间,更不用由扬声器单体的周侧设置,从而避免了增加通讯装置的径向尺寸,而且不影响扬声器单体的空间和性能,扬声器单体与支撑环固定密封无需考虑声短路孔的让位问题,则扬声器单体可固定更牢固,可靠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比沃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6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地震引起的工程土质边坡滑坡类型的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