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电场施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6897.8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周波;于晶;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40 | 分类号: | A61N1/40;A61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6 | 代理人: | 肖淑芳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惠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电场 施加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场施加装置,包括:若干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柔性基底、设置在第一柔性基底的柔性电路板和设置在柔性电路板表面的贴合缓冲层;用于连接若干电极片的柔性导电连接部,所述柔性导电连接部包括第二柔性基底和内嵌到第二柔性基底内的导线,所述导线沿长度方向呈可拉伸回弹的结构;所述柔性导电连接部中的导线与所述若干电极片的柔性电路板导体连接,通电后可形成若干并联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医疗器械和保健仪器领域,具体涉及柔性电场治疗电极及可穿戴设备,用于对生命体施加电场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肿瘤治疗电场是一种低强度、中频、交变电场,通过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程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研究表明,肿瘤电场治疗法在胶质母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治疗中有显著作用,该法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且副作用较小。
可穿戴智能产品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流行而逐渐热火的一种高科技产品。这种把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电子传感器与植物纤维纺织在一起,织成衣服、手套、帽子、鞋子等等可以穿戴的纺织品。由于其新颖性、智能化、与人体的高互动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肿瘤治疗电场是通过体外电极将电场施加于肿瘤所在组织区域,通过电容耦合的形式将电场施加于肿瘤。肿瘤治疗电场电极施加在患者皮肤表面,长时间对患者进行治疗。为了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娱乐,电场电极与可穿戴设备结合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目前可穿戴设备应用在电场治疗电极上的缺点有:
1、柔性电路和可穿戴织物是不同的材质,两者表面结合力差,容易收到拉伸或者揉搓时错位,两者脱离;
2、柔性电路与皮肤接触性差,电路施加在皮肤不稳定,会影响电场治疗效果;
3、肿瘤治疗电场电极需要对人体长时间治疗,传统的可穿戴电极透气性差,会导致皮肤表面红肿,过敏。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发明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电场施加装置,包括:
若干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第一柔性基底、设置在第一柔性基底的柔性电路板和设置在柔性电路板表面的贴合缓冲层;
用于连接若干电极片的柔性导电连接部,所述柔性导电连接部包括第二柔性基底和内嵌到第二柔性基底内的导线,所述导线沿长度方向呈可拉伸回弹的结构;
所述柔性导电连接部中的导线与所述若干电极片的柔性电路板导体连接,通电后可形成若干并联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若干电极可构成若干电极对,每个电电极对可对称的设置于所施加于基体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若干并联电路包括第一主电路及与第一主电路连接的若干第一分支电路、第二主电路及与第二主电路连接的若干第二分支电路,每一个第一分支电路或第二分支电路的端点均连接有电极片,第一主电路和第二主电路的端头用于连接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若干第一分支电路连接的电极片与所述若干第二分支电路连接的电极片数量相同,且构成若干电极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若干电极片呈现有规则的阵列排布,使其施加到人体上后呈现两两电极片相向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导线在第二柔性基底内呈现沿长度方向为波浪状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柔性导电连接部呈带状,其沿长度方向呈波浪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柔性导电连接部呈圆片状或近圆片状,其沿任一方向的横截面均呈波浪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6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