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BD模型的3D测头在机测量自动编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7101.0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6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涛;张博伟;陈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F9/448;G06F30/17;G01B21/02;G01B21/10;G01B21/20;G01B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李新昂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mbd 模型 测量 自动 编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BD模型的3D测头在机测量自动编程方法,包括提取三维模型中PMI信息、根据PMI信息构建待测量特征列表、基于测量特征的测点策略分布、在机测量宏程序自动生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MBD模型为基础,通过API技术提取产品及制造信息包含制造参数,例如尺寸、形状和位置,也包含CAD模型中的表面参数和文本注释,正确传输公差、距离、直径、半径、角度、形位公差等信息到在机测量的宏程序中,通过基本测量的宏程序组合,自动完成零件的在机测量过程,从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编程方法,具体为一种基于MBD模型的3D测头在机测量自动编程方法,属于在机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企业产品结构在不断复杂化、多样化、高质量化,产品零部件的数量与质量约束条件越来越复杂,质检员面临的检测工作量也随之增多,并且伴随产品的高质量要求,今后这种检测数据增多的现象也会越来越明显。
一般而言,传统的数控机床在线检测过程中,质检员获取设计模型后,需手动根据3D模型上的设计要求,通过在线测量软件的功能一步一步的,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元素、特征提取,如长度、直径、半径、位置等信息,并输入对应的公差信息作为判别依据,这种通过人工对应3D设计模型进行检测编程方式,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人为因素大,极可能存在错检、漏检的情况。
基于模型定义的技术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是用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来完整表达产品定义信息的方法体,它通过图形和文字表达方式,详细描述实体模型中产品尺寸、公差、制造技术要求等产品制造工艺信息的三维表达方法。
因此,针对传统在线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手动编程效率低、成本高、编程易错性等问题,减少人工干预,通过三维模型的MBD信息,直接提取设计约束的PMI信息,采用自动编程的方式,提出一种基于MBD模型的3D测头在机测量自动编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MBD模型的3D测头在机测量自动编程方法,通过提取三维模型PMI关联的面特征,组成检测特征,进而实现数控加工零件的在机测量自动编程。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MBD模型的3D测头在机测量自动编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取三维模型中PMI信息,通过三维建模CAD软件的API接口,利用二次开发技术,提取PMI标注,同时提取与PMI相关联的点线面,将其转换为json格式文件进行存储;
步骤二、根据PMI信息构建待测量特征列表,根据PMI信息及相关联的点线面信息,分类构建待检测特征;
步骤三、基于测量特征的测点策略分布,考虑测量精度及效率,采样点的选取原则是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少的均分采样点;
其中,对于点,则选择一个采样点;对于直线,则选择两个采样点;对于平面或圆,则选择三个采样点;对于圆柱或圆锥,则选择六个采样点;对于球,则选择四个采样点;对于椭圆,则选择五个采样点;对于任意曲面,则选择八个采样点;
步骤四、在机测量宏程序自动生成,通过三维CAD软件的API接口获取步骤三中的每个点位信息(X,Y,Z,I,J,K),主要包括XYZ坐标信息和IJK法向信息,采用宏程序编程方式,反复调用点位测量宏程序,便可自动生成所有采样点连续测量的程序。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提取PMI标注主要包括基本尺寸、上下偏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存储主要有:类型、大小、上下偏差、XYZ信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征原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7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