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7588.2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4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蒲晓艳;朱中正;张俊辉;李红;常月;付玉川;郑晰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04;F25B41/06;F25B45/00;B01D3/06;B01J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徐云侠 |
地址: | 715500 陕西省渭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制冷系统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包括:氮气管线,氮气管线中充入氮气,氮气管线分别与闪蒸罐与中间储罐的上端连接,闪蒸罐与中间储罐之间通过第一管线连接,中间储罐与废液处置界区通过第二管线连接,利用向闪蒸罐内充入氮气,将闪蒸罐内冷却介质的残存液经第一管线退至中间储罐,同样,利用氮气将中间储罐的冷却介质经第二管线退至废液处置界区。本发明通过设计的退冷却介质管线能够将系统内冷却介质液体完全退至废液处置界区,填补了行业内退冷却介质不彻底的空白,为检修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极大减少了检修时间,并节省了至少一套冷却介质输送泵及其运行维护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机制冷系统在退冷却液作业中普遍采用专门设置的冷却介质输送泵将系统内冷却液退至废液处置界区,但由于冷却液多为易挥发介质,输送泵入口储罐液位过低会导致泵的汽蚀,故用输送泵无法将冷却液彻底退出系统,不利于系统置换,极大延长了检修时间,同时,也为系统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能够将系统内冷却介质液体完全退至废液处置界区,极大减少了检修时间,并节省了至少一套冷却介质输送泵及其运行维护费用。
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包括:
氮气管线,氮气管线中充入氮气,氮气管线分别与闪蒸罐与中间储罐的上端连接,闪蒸罐与中间储罐之间通过第一管线连接,中间储罐与废液处置界区通过第二管线连接;
利用向闪蒸罐内充入氮气,将闪蒸罐内冷却介质的残存液经第一管线退至中间储罐,同样,利用氮气将中间储罐的冷却介质经第二管线退至废液处置界区。
可选的,氮气管线内的压力高于闪蒸罐与中间储罐内的压力。
可选的,氮气管线的首端依次设有第一切断阀、第一导淋阀、盲板、第二切断阀、第一压力表、第三切断阀、第二导淋阀、减压阀、第四切断阀、第二压力表、安全阀,氮气管线接入闪蒸罐与中间储罐的之前的位置处分别依次设置第五切断阀、第三导淋阀、止逆阀和第六切断阀。
可选的,冷却介质为丙烯或液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计的退冷却介质管线能够将系统内冷却介质液体完全退至废液处置界区,填补了行业内退冷却介质不彻底的空白,为检修安全提供保障,同时极大减少了检修时间,并节省了至少一套冷却介质输送泵及其运行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氮气管线,2-闪蒸罐,3-中间储罐,4-第一管线,5-第二管线,6-盲板,7-切断阀,8-第一压力表,9-第二压力表,10-导淋阀,11-减压阀,12-安全阀,13-止逆阀,14-第二切断阀,15-第三切断阀,16-第二导淋阀,17-第四切断阀,18-第五切断阀,19-第三导淋阀,20-第六切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退料系统,包括:
氮气管线1,氮气管线1中充入氮气,氮气管线1分别与闪蒸罐2与中间储罐3的上端连接,闪蒸罐2与中间储罐3之间通过第一管线4连接,中间储罐3与废液处置界区通过第二管线5连接,利用向闪蒸罐2内充入氮气,将闪蒸罐2内冷却介质的残存液经第一管线4退至中间储罐3,同样,利用氮气将中间储罐3的冷却介质经第二管线5退至废液处置界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7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