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轨道交通用智能巡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7735.6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群 |
主分类号: | E01H8/10 | 分类号: | E01H8/10;B61D15/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司崇静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轨道 通用 智能 巡检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轨道交通用智能巡检装置,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移动底座和主机,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机和喷水机构,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卡接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工作时能够对轨道上的杂质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轮、皮带和第二传动轮,在其作用下清理机构能够旋转离开凹槽对轨道进行清理,从而节省了空间,通过设置喷水机构,喷水机构能够将水喷出,水能够喷洒在轨道上,在清理机构的配合作用下,提高了对轨道的清理效果,能够有效去除轨道上的杂质和灰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轨道交通用智能巡检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最典型的轨道交通就是由传统火车和标准铁路所组成的铁路系统,轨道交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交流范围,为促进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根据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巡检车”(专利号:CN201721686089.7),该专利中记载了“由于采用多圈绝对编码器的伺服系统驱动,保证了行车时当前位置可读,为工业相机提供精准定点拍照”、“采用标准铝型材器件作为骨架,拓展性强,也使得整体车架变得轻量化,适合更少的工作人员陪同作业”和“采用了贝加莱作为核心控制器,PCC控制结构能比较传统PLC更能轻松快速响应各种事件”,然而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装置无法对轨道进行双重清理,只是利用风扇吹走附着在轨道上的杂物,清理效果较差,2、如果在夜晚巡检无法有效发现轨道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无法靠近不同高度的轨道进行检测,3、现有装置减震功能较差,因此如果在砂石路上移动检测轨道时,经常受到震动可能会对装置内的部件造成不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轨道的清理效果差、夜晚巡检可能无法检测出问题,同时减震功能差可能会对装置造成影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轨道交通用智能巡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轨道交通用智能巡检装置,包括壳体、移动底座和主机,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主机和喷水机构,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卡接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分别卡接在凹槽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皮带穿过凹槽内壁侧面开设的通孔内,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连接在齿轮的上表面,两个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齿轮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另一个齿轮的下表面与第一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套设在壳体内壁下表面卡接的第一轴承内;
所述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检测机构,所述壳体的下表面通过多个橡胶筋与移动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底座上表面的四角处均卡接有稳定机构,稳定机构的顶端与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移动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缓冲机构,两个缓冲机构左右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喷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上表面的水箱,水箱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储水盒,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与水管的一端连通,两个水管的另一端均贯穿水箱的外表面并分别延伸至两个储水盒内,所述储水盒远离壳体的一侧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喷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群,未经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77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