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煤层条件下露天矿开采境界与开采程序协同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8221.2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4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伟;张靖;曹博;柴森霖;吕进国;于秋宇;李浩然;郭伟强;黄云龙;王青旭;王东;刘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E21C41/28;G06F111/04;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煤层 条件下 露天矿 开采 境界 程序 协同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复杂煤层条件下露天矿开采境界与开采程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建开采境界模型和外排土场到界模型;
步骤S2,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步骤S3,确定开采程序方案;
步骤S4,确定生产剥采比,编制露天矿剥、采工程进度计划,确定各年度采剥工程位置及工程量;
步骤S5,规划采场内各工程位置、各类剥离物的流向流量,优化内、外排土场利用方案;
步骤S6,优化剥离、采煤各开采工艺服务范围及工艺系统布置方案;
步骤S7,确定最优的开采程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杂煤层条件下露天矿开采境界与开采程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对采场和排土场进行离散化;
步骤S102,通过降低排土标高与改变内排土场帮坡角的复合优化方式来对内排土场的发展进行动态优化;
步骤S103,将各个采剥阶段、排弃阶段分别简化为一个整体,不考虑台阶细节,采场简化成倾角为工作帮坡角的坡面,排土场简化为倾角为排土场边坡角的坡面,端帮简化为组合坡面;
步骤S104,在计算运输费用时,只考虑各个采剥阶段、排弃阶段的所对应采剥工程体的质心位置,根据采剥阶段和对应排弃阶段质心的位置变化分别计算得到上坡或下坡运距和水平运距;
步骤S105,对内排土场的范围与排弃标高,在进行模型计算时设置一个求解的范围,内排土场的范围在有端帮沿帮外排土场的情况下以沿帮外排土场为界,在端帮没有外排土场的情况下以地表境界作为内排土场的边界;
步骤S106,采场、排土场沿同一方向推进;
优选的,所述步骤S105中,内排土场的高度设定为卡车能够达到的最高排弃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复杂煤层条件下露天矿开采境界与开采程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2中的采场-排土场动态优化的约束条件为:采场与排土场各年最下台阶距离不小于50m;
排弃体积应等于剥离量的散体体积;
同一年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优化,进入到内排土场的剥离物总量是不变的即内排土场的横截面积相等;
内排土场的高度的最小值应不小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高为内排土场以最大帮坡角发展到距离采场安全距离为50m时所构成的内排土场抽象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内排土场的最上一个平台的宽度最小值为0,最大值应不大于内排土场以最大帮坡角发展到距离采场安全距离为50m时,所构成的内排土场抽象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杂煤层条件下露天矿开采境界与开采程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构建煤层顶板、底板DEM模型;
步骤S202,构建煤层实体模型;
步骤S203,构建煤层块体模型;
步骤S204,构建煤层含煤率模型;
步骤S205,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精度校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复杂煤层条件下露天矿开采境界与开采程序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1,处理煤层顶板、底板离散高程点;
步骤S2012,处理断层线;
步骤S2013,对煤层顶板、底板数据进行估值;
步骤S2014,构建煤层顶板、底板DEM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82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