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AB工艺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8454.2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杰;刘小宁;韦愿;金樾;李海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厌氧氨 氧化 ab 工艺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AB工艺运行方法。在AB工艺的基础上,控制B段反应器的溶解氧为0.3~0.6 mg/L后,向B段反应器内添加厌氧氨氧化菌。在A段反应器中存在的是经污水冲洗筛选出的适应性强的功能微生物,可吸附絮凝沉降有机物,该阶段的运行过程是:进水—吸附—沉降—排水,30 min后达最大吸附量,为B段反应器减少有机物的影响;B段反应器中共存有厌氧氨氧化菌、反硝化细菌以及硝化细菌,通过这些微生物的反应实现污水脱氮,此阶段的运行过程是:进水—反应—沉降—排水。本发明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A段反应器降低了污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含量,使B段反应器中的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效解决了AB工艺脱氮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厌氧氨氧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AB(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艺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污水未达标排放以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使得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污水处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脱氮已经成为污水处理的重点。在污水处理工艺中,AB工艺作为我国旧的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AB工艺具有体积小污水处理设备简易、拥有独特的适应各阶段要求的微生物、抗冲击负荷、抗毒性能力强等优点。AB工艺分为A段(吸附段)和B段(生物降解段),城市污水由排水管网经格栅和沉砂池后直接流入A段,经生物污泥的絮凝吸附作用后经沉降流入B段进行生物降解。但是由于AB工艺主要以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为主,不能够适应脱氮的要求,因此逐渐被淘汰。对于新型脱氮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无需外加碳源物质、负荷高、剩余污泥产量低等优点,在污水脱氮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厌氧氨氧化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污水里存在有机物会对厌氧氨氧化过程造成干扰。因此结合两种工艺的优点,考虑到AB工艺可以降低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后续可以使用厌氧氨氧化工艺进行脱氮,这种运行方式可以提高出水水质,减少剩余污泥产量,使两种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AB工艺与厌氧氨氧化工艺存在的问题,将二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改善单一工艺的局限性,提供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AB工艺运行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脱氮效率。
具体步骤为:
设置一种AB工艺耦合厌氧氨氧化的反应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水桶、A段反应器、初沉池、B段反应器和二沉池;A段反应器中设置有曝气系统,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充分发挥絮凝吸附的作用,B段反应器中设置有pH在线监测调节系统、搅拌机和曝气系统;其中曝气系统包含曝气砂头和鼓风机,pH在线监测调节系统包含pH探头和pH在线调节监测器。A段反应器内为经过污水冲刷后优选出适应于污水的原生菌,B段反应器内同时存在有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以及厌氧氨氧化菌;进水通过进水泵从A段反应器下部进入,经过A段絮凝吸附后有机物被降解,利用反应器之间的高度差将出水流入初沉池进行沉淀,沉淀后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泵入A段反应器中,沉淀出水进入B段反应器,B段反应器内搅拌机持续进行搅拌,鼓风机控制曝气砂头对反应器进行曝气,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混合反应后,流入二沉池进行沉淀处理,经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泵入B段反应器中,沉淀出水作为系统出水排出反应器外。A段反应器在30 min达到最大吸附量,吸附结束后排水至B段反应器,B段反应器进水后进入生物降解反应阶段,开始对去除过有机物的废水进行降解,当反应结束后沉降出水。在生物降解反应中控制B段反应器内溶解氧为0.3~0.6 mg/L,pH值在7.4~7.6。即实现基于厌氧氨氧化的AB工艺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一种基于厌氧氨氧化的AB工艺运行方法,有效的解决了AB工艺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让二者的优势结合使AB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同时减少曝气量节省能耗降低运行成本,还可减少废水中有机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该改良方法可以保证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并使各阶段的微生物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功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8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