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8823.8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5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许浩维;孟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36/00;H04W36/06;H04W36/22;H04W36/30;H04W76/1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王明磊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终端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进行Wi‑FiP2P业务;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第一信道进行Wi‑FiP2P业务,第一信道的带宽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为80MHz或160MHz;当检测到第一信道的信噪比和/或信道负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进行Wi‑FiP2P业务,第二信道的带宽为20MHz或40MHz。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存在多对终端设备同时进行Wi‑Fi P2P业务的场景中,通过选择小带宽的信道,降低了同一信道中与其他终端设备竞争传输资源的概率,降低了业务传输时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当前,很多Wi-Fi业务的应用场景是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device todevice,D2D)的传输模式。在Wi-Fi点对点通信中,两个设备在支持的最大带宽的信道上建立D2D链路,业务数据在两个设备之间直接完成数据交互,通常要求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的业务目标。
Wi-Fi通信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机制。当同时出现多条Wi-Fi D2D链路时,多条Wi-FiD2D链路采用CSMA/CA机制同时工作,会造成频繁的空口竞争与碰撞,导致Wi-Fi业务的时延较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终端设备通过选择小带宽的信道,降低了同一信道中与其他终端设备竞争传输资源的概率,降低了业务传输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一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操作,进行Wi-FiP2P业务,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第一信道进行Wi-FiP2P业务,第一信道的带宽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带宽,最大带宽为80MHz或160MHz;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信道的信噪比和/或信道负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从第一信道切换到第二信道进行Wi-FiP2P业务,第二信道的带宽为20MHz或40MHz。
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存在多对终端设备同时进行Wi-Fi P2P业务的场景中。相比于多对终端设备同时占用一个较大带宽的信道,可以将大带宽的信道划分为多个小带宽的信道使用。终端设备根据信道的信噪比和/或信道负载选择小带宽的信道,降低了同一信道中与其他终端设备竞争传输资源的概率,降低了信道干扰,降低了终端设备执行Wi-Fi P2P业务的传输时延。而且,实现了多对终端设备的并发通信,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道为第一信道的一部分。通过在第一信道的频率范围内选择小带宽的第二信道进行Wi-Fi P2P业务,提升了信道利用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道与第一信道的频率范围不重叠。通过选择与第一信道频率范围不重叠的第二信道进行Wi-Fi P2P业务,进一步降低了信道干扰,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道的信噪比和/或信道负载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二信道的信噪比和/或信道负载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三信道的信噪比和/或信道负载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从第二信道切换到第三信道进行Wi-FiP2P业务,第三信道的带宽为20MHz或40MHz。终端设备根据信道的信噪比和/或信道负载选择另一个小带宽的信道进行Wi-Fi P2P业务,进一步降低了信道干扰,降低了终端设备执行Wi-Fi P2P业务的传输时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88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