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装置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8850.5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隆;杨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L58/27;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戴冬瑾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充电 控制 方法 以及 装置 车辆 | ||
1.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确定对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
在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并通过充电设备对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进行供电以使所述驱动电机进行发热,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热管理回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回路连通,以便所述驱动电机的热管理回路将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回路,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直至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吸合,以便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并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回路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充电设备对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进行供电以使所述驱动电机进行发热,包括:
向所述驱动电机发出需求扭矩请求,以便所述驱动电机根据所述需求扭矩请求进行扭矩输出,并控制所述电动汽车保持P挡锁止状态,以使所述驱动电机进行堵转发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驱动电机发出需求扭矩请求时,还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坡度信息,其中,
根据所述当前坡度信息确定所述电动汽车处于上坡或者平路上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进行正向扭矩输出;
根据所述当前坡度信息确定所述电动汽车处于下坡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进行逆向扭矩输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驱动电机发出需求扭矩请求时,还获取所述电动汽车处于锁止状态时的扭矩限制值,并根据所述扭矩限制值对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进行限制。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程序,该充电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
6.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在确定对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
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并通过充电设备对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进行供电以使所述驱动电机进行发热,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热管理回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回路连通,以便所述驱动电机的热管理回路将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回路,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直至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吸合,以便所述充电设备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并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回路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加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驱动电机发出需求扭矩请求,以便所述驱动电机根据所述需求扭矩请求进行扭矩输出,并控制所述电动汽车保持P挡锁止状态,以使所述驱动电机进行堵转发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向所述驱动电机发出需求扭矩请求时,还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当前坡度信息,其中,
根据所述当前坡度信息确定所述电动汽车处于上坡或者平路上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进行正向扭矩输出;
根据所述当前坡度信息确定所述电动汽车处于下坡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进行逆向扭矩输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向所述驱动电机发出需求扭矩请求时,还获取所述电动汽车处于锁止状态时的扭矩限制值,并根据所述扭矩限制值对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进行限制。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88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