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顶管施工作业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9681.7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7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梁丽峰;刘舜元;方程亮;黎瑞升;梁镜炜;陈鹤允;沈梦瑶;魏敬婷;王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0 | 分类号: | E21D9/10;E21D11/08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盈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9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施工 作业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二次顶管施工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发井按预设图纸进行施工并在所述出发井的井底架设顶管设备;
沿预设方向依次逐节接驳并依次逐节顶进一节一次机头、若干节一次管节、一节二次机头和若干节混凝土管,所述一次管节的外径小于所述混凝土管的外径;
在所述一次机头到达预设位置前,在所述预设位置进行接收井的施工并在所述一次机头到达所述预设位置时同步完成所述接收井的施工;
在所述接收井中依次接收被顶出至所述接收井中的所述一节一次机头、若干节一次管节和一节二次机头;
在所述二次机头被接收后顶管设备停止作业,所述若干节混凝土管形成所需的地下管道;
所述接收井由装配式井筒组成;
基于所述地下管道的两端的所对应的地表场地的可允许施工时间确认接收井和出发井的设置位置,以所述可允许施工时间中的较小者的一端作为出发井的设置位置,以所述可允许施工时间中的较大者的一端作为接收井的设置位置;
或基于所述地下管道的两端所对应的地表场地可允许施工半径确认接收井和出发井的设置位置,以所述可允许施工半径的较小者的一端作为接收井的设置位置,以所述可允许施工半径中的较大者的有单作为出发井的设置位置;
确认接收井最大外径;
基于所述接收井最大外径进行装配式井筒的选型;
基于所述装配式井筒的尺寸确认最大标节长度;
基于所述最大标节长度确认所述一次机头、所述一次管节和所述二次机头的最大长度;
所述最大标节长度理论估值公式为:
以A1点为理论摆动中心:
以A2点为理论摆动中心:
其中:R为装配式井筒外径,r为装配式井筒内径,L0为最大标节长度,d为标节的最大外径尺寸,D为接收口的线径,A1为接收孔在装配式井筒的内壁的中心点,A2为接收孔在装配式井筒的外壁的中心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管施工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一次机头的顶进方向为基准,所述一次机头的头部线径小于所述一次机头的尾部线径,所述一次机头的侧表面从头部至尾部平滑过渡;
所述一次机头的头部线径为150毫米,所述一次机头的尾部线径为350毫米;
所述一次管节的线径为350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顶管施工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一次机头的顶进方向为基准,所述二次机头的头部线径小于所述二次机头的尾部线径,所述二次机头的侧表面从头部至尾部平滑过渡;
所述二次机头的头部线径外350毫米,所述二次机头的尾部线径为785毫米;
所述混凝土管的外径为780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管施工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收井最大外径进行装配式井筒的选型包括:
以所述接收井最大外径为最大值筛选现有的装配式井筒选型表得到若干个待确认装配式井筒型号;
根据接收井的深度要求确认装配式井筒的壁厚要求并基于所述壁厚要求在所述若干个待确认装配式井筒型号中确认一个实际采用的装配式井筒型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管施工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装配式井筒的尺寸确认最大标节长度包括:
基于所述装配式井筒型号确认装配式井筒的可允许最大侧开口线径;
基于所述装配式井筒的外径、内径和所述可允许最大侧开口线径确认最大标节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管施工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井中依次接收被顶出至所述接收井中的所述一节一次机头、若干节一次管节和一节二次机头包括:
基于吊出方式从所述接收井中接收所述一节一次机头、若干节一次管节和一节二次机头,其中,所述一节一次机头、若干节一次管节和一节二次机头中的任一者的吊装位置为距离其自身头部三分之一长度的位置。
7.一种二次顶管施工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二次顶管施工作业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未经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96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