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鲨鱼背鳍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9759.5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8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魏正英;魏才翔;陈雪丽;魏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24 | 分类号: | F16L55/24;A01G2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鲨鱼 背鳍 结构 仿生 灌水 器抗堵流道 | ||
1.基于鲨鱼背鳍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生灌水器本体(1)和设置在仿生灌水器本体(1)内部的仿生抗堵流道(3);
所述的仿生灌水器本体(1)上设置有入水口(6)和出水口(5);
所述的仿生抗堵流道(3)由若干个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依次串联组成;所述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的俯视投影呈箭头状,前端尖头开口形成入口流道(8),后端竖直段开口形成出口流道(9),中部设置仿鲨鱼背鳍结构(7);第一个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的入口流道(8)与入水口(6)连接,最后一个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的出口流道(9)与出水口(5)连接;
所述的仿鲨鱼背鳍结构(7)呈等腰三棱台,其与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同对称轴布置,仿鲨鱼背鳍结构(7)两侧与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侧壁形成对称的两个背鳍流道(10),入口流道(8)分别经两个背鳍流道(10)与出口流道(9)连通形成主流道,背鳍流道(10)与出口流道(9)的连通流道外侧壁面呈弧形结构;
所述的仿鲨鱼背鳍结构(7)后端的鳍尾平面(11)与主流道底部相垂直,前端的背鳍前沿线(12)与主流道底部呈锐角,鳍顶两侧边缘分别与同侧的鳍底边缘平行,且分别与同侧背鳍流道(10)外侧边缘平行;
所述的仿鲨鱼背鳍结构(7)的鳍尾顶部宽度范围为0.5~0.8mm,鳍顶长度范围为0.85~1.0mm,背鳍前部倾角范围为65°~80°;
所述的背鳍流道(10)与出口流道(9)的连通流道外侧壁面的弧形结构呈圆弧形,圆弧半径范围为0.4~0.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鲨鱼背鳍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的长度范围为2~2.5mm,宽度为范围1.8~2.2mm,流道深度范围为0.8~1.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鲨鱼背鳍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口(5)位于仿生灌水器本体(1)的正面;所述的入水口(6)位于仿生灌水器本体(1)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鲨鱼背鳍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口(6)处设置有入水栅格(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鲨鱼背鳍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串联的若干个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中设置有弧形的转向流道(13),转向流道(13)的一端连接上一级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的出口流道(9),另一端连接下一级仿生灌水器流道单元(2)的入口流道(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鲨鱼背鳍结构的仿生灌水器抗堵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流道(8)、出口流道(9)和转向流道(13)的宽度相等,背鳍流道(10)的宽度小于入口流道宽度且两个背鳍流道(10)的宽度之和大于入口流道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97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