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及其分子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0312.X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8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宝贵;刘芳;王瑞清;蔡鹏;岑光红;赖丽红;王圣铕;刘新锐;吴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H15/00;C12Q1/6895;C12Q1/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工厂 栽培 香菇 菌种 及其 分子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香菇菌种‘农香152’,属于香菇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香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农香152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 隶属于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光茸菌科、香菇属,是市场常见食用真菌。香菇应市场要求分为干菇和鲜菇两种方式销售。一般食用的部位主要为香菇的菇盖,鲜香菇可脱水制成干香菇,便于运输保存,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是一宗重要的南北货。目前含水量低、菇盖厚度适中、开伞度适中、菇腿短、菇型好等成为鲜香菇市场的主要趋势。现有的香菇主要栽培品种中,工厂化栽培的品种‘SK11’,产量集中在前三潮菇,采用大口径(折径20cm)短袋栽培,每袋装干料600g,三潮菇平均单袋产量360g左右,生物学转化率60%左右,栽培周期90天~100天。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内生产企业香菇的后备品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选育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佳、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可食率低、菇柄占比高,朵形差、第一潮产量低、菇盖颜色深等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株可食率高,菇柄短小、朵形好、菇盖颜色浅、第一潮产量高的香菇菌种。、
本发明的香菇(
‘农香152’菌种在菌丝洁白稀疏,PDA平皿上长势慢。子实体菌盖呈浅褐色圆形,周围有少量鳞片;菌褶为白色,排列方式为波状;菌柄上下等粗,无绒毛。菇体单生,出菇整齐,数量多。菇盖颜色浅适合作为鲜菇进行生产销售。
‘农香152’由多个亲本进行多轮杂交组配后筛选而出,在筛选试验中‘农香152’编号为‘Le0152’,其亲本是‘SK11’。‘SK11’是日本用于工厂化栽培的品种,产量集中在前三潮菇,采用大口径(折径20cm)短袋栽培,每袋装干料600g,三潮菇平均单袋产量360g左右,生物学转化率60%左右,栽培周期90天~100天。栽培试验表明,‘Le0152’中低温出菇型品种,出菇早,无需转色即可出菇,菌柄上下等粗,无绒毛。菇体单生,出菇整齐,数量多,生物转化率高,一潮出菇集中,尤其适合工厂化栽培。‘Le0152’改良了其亲本‘SK11’菇体颜色和生物学转化率(产量),出菇周期比对照品种“农香2号”早7天,且无需转色即可出菇。并具有亲本‘SK11’产量集中,栽培周期短等的优点,综合性状优良,且由于一潮出菇集中,尤其适合工厂化栽培,定名为‘农香152’(图1)。
菌株的拮抗反应,‘农香152’与其亲本菌株‘SK11’及对照品种“农香2号”的菌株的拮抗反应结果表明,3个供试香菇菌株彼此之间交界处菌丝均有较为明显的拮抗线,进一步推定待检菌株香菇‘农香152’是不同于亲本和对照菌株的新品种。
本发明的香菇菌种采用ISSR和SRAP多态性分析差异片段。以ISSR引物和SRAP引物,对农香152、SK11和农香2号进行扩增,从图3中可以得到,ISSR和SRAP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农香152既具有与其亲本‘SK11’相同的条带,也具有与其亲本不同的条带,表明该杂交种是亲本多孢自交后遗传物质发生了重新组合得到的,它和农香2号则有明显的不同,表明农香152和农香2号是不同的菌株。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这三个菌株具有特异性,是不同的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3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渡车钩
- 下一篇:半导体存储器装置和操作半导体存储器装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