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埋入式多功能框架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0356.2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4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彦鹏;杨奎斌;侯喜楠;马响响;韦正德;房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22;E02D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姝尹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入 多功能 框架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半埋入式多功能框架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设置在坡体(1)上,其特征在于,支护结构包括:
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竖直埋设在所述坡体(1)中,包括承台(8)和三根单桩(7),所述单桩(7)等角度连接在所述承台(8)的底端,三根所述单桩(7)等角度连接在承台( 8) 的底端呈品字形排列,靠边坡内侧布置两根,靠外侧布置一根,所述单桩(7)为圆柱状, 直径为1~2.5m,相邻两个所述单桩(7)的中轴线的距离在1.5~3m之间;
支挡框架(3),所述支挡框架(3)包括两排等距离布置且与水平面垂直的框架立柱(9)以及从四周连接所述框架立柱(9)的框架横梁(10),所述框架立柱(9)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承台(8)的顶端中心,所述框架立柱(9)顶端的顶板与所述坡体(1)的顶部表面平齐;
所述支挡框架(3)内部设置有用于铺设热力管道(18)、给水管道(19)、排水管道(20)、燃气管道(21)和电缆(22)的管廊仓(16);
填筑区(4),所述填筑区(4)包括坡面与所述支挡框架(3)内侧之间的填筑土(14),以及浇筑在填筑土(14)顶部用于硬化的现浇地面(15),所述现浇地面(15)与所述支挡框架(3)的顶板平齐;
锚固装置,所述锚固装置埋设在填筑土(14)中,包括锚固腰梁(11)、锚头(12)和预应力锚索(13),所述锚固腰梁(1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挡框架(3)的内侧相邻两个所述框架立柱(9)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13)一端埋设在填筑土(14)中,另一端通过所述锚头(12)与所述锚固腰梁(11)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13)表面涂抹防腐材料;
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修整原始坡面:
将支挡框架的内侧的原始坡面按设计的坡率进行削坡处理,清理表层腐殖质土,设置台阶形状的挖填交界面,当原始坡面较陡时,削坡后进一步修整支挡框架处的坡面,为下一步施工提供操作面;
步骤二、施工品字型抗滑桩:
首先在抗滑桩预设位置处根据单桩尺寸开挖钻孔,然后绑扎钢筋笼并将其放置到钻孔内,进而浇筑混凝土,依次完成三根单桩的浇筑,最后在三根单桩的顶部绑扎钢筋并浇筑形成抗滑桩承台,将三根单桩连接成整体;
步骤三、开孔放置预应力锚索:
在预应力锚索预设位置开设孔位,将制作好的预应力锚索放置于孔中,孔内注入水泥砂浆,然后置于坡面备用;
步骤四、施工支挡框架:
首先完成支挡框架中底板以下框架立柱、框架横梁和底板钢筋的绑扎,支模后浇筑混凝土养护,然后继续绑扎剩余框架立柱、框架横梁、锚固腰梁、侧板、顶板和支撑板钢筋,并支模浇筑混凝土进行养护,完成支挡框架的施工,侧板、顶板与底板相互连接形成管廊仓;
步骤五、锚固预应力锚索:
将放置于坡面上的预应力锚索穿过锚固腰梁上的预留孔位,并施加预应力进行张拉,达到预应力设计值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锚索的锚头锁死;
步骤六、填筑区土体压实:
对支挡框架与挖填交界面之间的区域进行填土分层填筑和压实,尤其要做好对挖填交界面处的填土压实,填筑结束后浇筑混凝土硬化地面,并使现浇地面与支挡框架顶板平齐;
步骤七、布置管廊仓:
在管廊仓内依次布置热力管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和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埋入式多功能框架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仓(16)为两端开口的立方体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框架立柱(9)和所述框架横梁(10)上的顶板、底板及两个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埋入式多功能框架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仓(16)的两个侧板的内壁沿其高度方向均设置多个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上分别铺设所述热力管道(18)、给水管道(19)、排水管道(20)、燃气管道(21)和电缆(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埋入式多功能框架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栏安装,在支挡框架体顶板的侧边缘处设置有围栏,将填筑土上的现浇地面以及支挡框架的顶板作为小区的停车场地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3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高压室
- 下一篇:一种用于食品检验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