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组件式GIS的WaSSI-C模型可视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0636.3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5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邱琴;曹姗姗;王蕾;李全胜;李曦光;罗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6/26 | 分类号: | G06F16/26;G06F16/29;G06Q50/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伟花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组件 gis wassi 模型 可视化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组件式GIS的WaSSI‑C模型可视化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WaSSI‑C模型模拟数据类型,输入模拟系统;S2、通过蒸散模块、水循环模块、碳循环模块进行模拟运算;S3、根据不同的输入数据类型,实现不同数据类型的可视化输出。本发明通过本发明通过结合混合编程技术和组件式GIS技术的方法,一方面实现生态水文模型数值复杂的运算处理功能,极大提高了模型的运算效率;另一方面实现模型数据的可视化、图像渲染、属性查询等功能,使得空间可视化模拟能够更加直观显示、快速有效查询信息,实现了模型在空间数据下的模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文模型可视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组件式 GIS的WaSSI-C模型可视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水碳矛盾日趋尖锐。生态水文模型是研究水碳循环过程及其相互影响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采用多模型集成法构建水碳耦合模型已成为主流趋势,有计算效率高、模拟动态化和综合性强等特点。但由于大部分模型运算过程复杂,涉及大量专业知识原理和数学计算方程,不利于生态学、水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文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便捷性。目前,已有学者针对 WaSSI-C模型的可视化系统展开研发,能够在线展示美国、墨西哥和卢旺达三个地区中的水、碳动态循环过程模拟效果,但是,该系统仅仅是一个模型应用案例展示系统,不能输入其他区域数据实现模型的真实动态运行,限制了模型的应用和改进。
因此,亟需一种具备可视化好、人机交互性高、经济实用、操作便捷、稳定性强的系统,可以为WaSSI-C模型的应用、推广和改进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生态学模型可视化研究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组件式GIS的WaSSI-C模型可视化系统,综合应用计算机、 GIS和遥感等信息技术实现生态水文模型的可视化应用,有效克服了部分生态学模型机理不易掌握、计算过程复杂、人机交互困难等问题,提升了模型易用性和可推广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组件式GIS的WaSSI-C模型可视化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WaSSI-C模型模拟数据类型,输入模拟系统;
S2、通过蒸散模块、水循环模块、碳循环模块进行模拟运算;
S3、根据不同的输入数据类型,实现不同数据类型的可视化输出。
优选的,所述模拟系统基于.Net开发环境,采用C#编程语言结合Arc GIS Engine组件进行开发。
优选的,S1中所述模拟数据类型包括文本数据和空间数据,其中所述文本数据为Excel表格数据,所述空间数据为Shapefile矢量图层数据。
优选的,S1中所述模拟系统包括:应用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层;
其中,所述应用层用于用户与模拟系统交互,用户通过应用层中的客户端交互界面完成数据加载、查询、计算、模拟和结果输出功能;
所述业务逻辑层用于获取应用层业务处理请求和输入数据,同时从数据层读取相关数据,然后利用算法进行模拟运算,最终将结果整合后发给数据层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所述数据层用于实现数据采集、存储、访问以及优化功能。
优选的,所述蒸散模块包括潜在蒸散量计算和实际蒸散量计算;
所述水循环模块包括融雪量计算、平均蒸散量计算、蒸散量计算和径流量计算;
所述碳循环模块包括生态系统总生产力计算。
优选的,S2中的所述模拟运算具体为采用混合编程技术结合组件式 GIS技术完成数据的运算过程及其可视化展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林业科学院,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6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