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铜铜带轧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0758.2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6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文志凌;王群;伍荣达;都敏生;马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2 | 分类号: | B21C37/02;B21B1/22;B21B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杨宇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铜 轧制 工艺 | ||
1.一种黄铜铜带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铜铜带轧制工艺包括粗轧、加热后退火、酸洗、中轧、加热后退火和精轧六大部分;
六大部分的顺序分别是由粗轧到加热后退火,然后到酸洗,然后中轧,然后再次加热后退火,最后精轧;
所述粗轧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轧机在工艺润滑的情况下以穿带速度空转10~30分钟;
步骤二:黄铜的料头开出后经过直头矫直装置矫直,直头矫直装置压下量设定为1.5mm;
步骤三:打磨去除表面缺陷;
步骤四:将一定厚度的黄铜带在直线型轧机的轧辊之间往复移动,进而对黄铜带进行轧制,黄铜带每移动一次,调节一次轧辊之间的距离,直到得到设定厚度的黄铜铜带;
步骤五:在轧制完成后,需对黄铜带两端进行剪切,剪切长度在没有进行轧制带材的长度上增加约10mm以保障轧制后带材两端的厚度公差质量。
在步骤四中,未进行轧制的黄铜带的厚度为16毫米,若最终目标为厚度3毫米的黄铜铜带,则需要进行六次轧制;若最终目标为厚度2.5毫米的黄铜铜带,则需要进行七次轧制;若最终目标为厚度2毫米的黄铜铜带,则需要进行八次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铜铜带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最终目标为厚度3毫米的黄铜铜带时,六次轧制后的厚度分别为11.9毫米、8.9毫米、6.7毫米、5.05毫米、3.8毫米和3.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铜铜带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最终目标为厚度2.5毫米的黄铜铜带时,七次轧制后的厚度分别为11.9毫米、9.1毫米、6.95毫米、5.35毫米、4.15毫米、3.2毫米和2.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铜铜带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最终目标为厚度2毫米的黄铜铜带时,八次轧制后的厚度分别为11.9毫米、9.1毫米、6.95毫米、5.35毫米、4.15毫米、3.2毫米、2.5毫米和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铜铜带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轧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粗轧后厚度为2.5毫米的黄铜铜带为初始带材;
步骤二:将初始带材送入中轧机中多次轧制,获取厚度为0.6毫米的中间黄铜带;
步骤三:获取中间黄铜带后需对中间黄铜带的两端进行剪切,剪切长度在没有进行轧制带材的长度上增加约10mm以保障轧制后带材两端的厚度公差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铜铜带轧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中轧后厚度为0.6毫米的黄铜铜带为精轧带材;
步骤二:将精轧带材送入精轧机中多次轧制,获取厚度为0.15毫米的目标黄铜带;
步骤三:获取目标黄铜带后需对目标黄铜带的两端进行剪切,剪切长度在没有进行轧制带材的长度上增加约10mm以保障轧制后带材两端的厚度公差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7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铜铜带轧制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高温铝液分选铁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