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轴零件加工变形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0888.6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8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鲁攀;李双全;段昱;任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4B41/06;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段泽贤;严勇刚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零件 加工 变形 控制 装置 | ||
一种薄壁轴零件加工变形控制装置,其包括分别用于封堵所述薄壁轴零件内腔两端的一个第一堵头和一个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锥面体和第一柱状部,所述第一柱状部的端面设置有一个螺纹孔。所述第二堵头包括一个具有中空通孔的本体部,一个插入所述本体部的由硅胶制成的形变体,一个与所述本体部通过螺纹连接的用于固定所述形变体的内螺母。本发明所提供的薄壁轴零件加工变形控制装置,通过在薄壁轴零件内腔充满油液,控制减小了加工变形,也就可以一次性完成对零件外圆面的型面加工,从而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对薄壁中空通孔细长轴零件的外圆面进行车削或磨削加工时,控制变形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轴类零件,特别是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具有中空通孔的轴类零件,其壁厚趋向于越来越小,且其外圆面通常会设置有多组型面。图1为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薄壁轴零件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该薄壁轴零件100的长度L1大于800mm,轴身外圆直径D1为26mm,长径比超过30,轴身的壁厚不大于1.5mm,外圆的跳动要求不大于0.05。对于图1所示的薄壁轴零件100,现有的生产过程中,轴身的外圆采用车削加工成形,部分台阶状型面会采用磨削方式制备,由于所述薄壁轴零件100壁厚薄、刚性差,加工过程中,受力时极易产生弯曲变形,因此,为了保障外圆的跳动要求,现有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在轴身部位设置支撑装置,从而保障刚性,这样也就会造成加工需要分段进行,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此外,所述薄壁轴零件100的外圆面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组焊接连接的凸台部101,对于所述凸台部101,需要进行磨削加工以满足外圆面跳动,因此加工难度也非常大。
申请人在2019年10月20日提交了申请号为201910997021.8,发明名称为“一种薄壁空心细长轴零件外圆面车削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及装置”的专利申请,在该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薄壁空心细长轴零件外圆面车削加工变形控制方法,通过在零件内孔中插入心棒,对零件形成支撑,从而增强工件的整体刚性,控制减小了车削变形,从而可以一次性完成对零件外圆面的车削加工,从而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但由于不同的航空发动机的具有中空通孔的轴类零件的外圆面的型面会有着较大的差异,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具有同一内径的不同的轴类零件,如果使用201910997021.8所提供的心棒,申请人发现会产生颤振的情况,因此会严重影响产品合格率。此外,使用201910997021.8所提供的心棒时,由于是过盈配合,因此插入和取出也比较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壁轴零件加工变形控制装置,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薄壁轴零件加工变形控制装置,所述薄壁轴零件的长度L1大于800mm,轴身外圆直径D1为26mm,长径比超过30,轴身的壁厚不大于1.5mm,所述薄壁轴零件的外圆面设置有至少一组焊接连接的凸台部,其包括分别用于封堵所述薄壁轴零件100内腔两端的一个第一堵头和一个第二堵头,所述第一堵头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锥面体和第一柱状部,所述第一柱状部的直径比所述薄壁轴零件的内腔直径小0.5-0.8mm,所述第一柱状部的端面设置有一个螺纹孔。所述第二堵头包括一个具有中空通孔的本体部,一个插入所述本体部的由硅胶制成的形变体,一个与所述本体部通过螺纹连接的用于固定所述形变体的内螺母,所述本体部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锥面体和第二柱状部,所述本体部设置有中空通孔,所述形变体插入在所述本体部的中空通孔内,所述内螺母用于将所述形变体压紧。所述形变体包括延伸至所述第二锥面体内侧的顺序连接的“门”型导引部和“口”型排气变形部,所述“口”型排气变形部在朝向所述第二柱状部的一侧设置有一个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堵头套接有一层橡胶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锥面体上套接有一个O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柱状部通过所述螺纹孔可拆卸连接有一个把手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08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通孔零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盲孔细长轴内支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