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树脂检查井的附加接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1022.7 | 申请日: | 202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7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袁胜巧;谢付元;付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绿洲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E02D29/14;F16L23/032;F16L2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徐冬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树脂 检查井 附加 接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树脂检查井的附加接头装置,包括检查井主体,所述检查井主体的井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装置,所述检查井主体的后井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爬架,所述检查井主体的左端中部穿插固定连接有排水装置,所述检查井主体的左端下部和右端下部均穿插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远离检查井主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左侧所述连接装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右侧所述连接装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检查井主体的右井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树脂检查井的附加接头装置,安全性能高,具备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延长了检查井的使用寿命,且密封性能好,还可提高排水量,适合广泛运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树脂检查井的附加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排水管道系统上为检查和和检测管道压力而设立的窨井叫排水压力检查井,它是城市道路地下基础设施之一,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现有检查井不能够对水位进行检测,且排水量受到限制,不能够适应各种突发情况;2、现有检查井不具备防护功能,无法对井口进行防护,安全性能低,且密封性差,管道与检查井之间的连接容易出现泄露,故此,我们提出一种复合树脂检查井的附加接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树脂检查井的附加接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树脂检查井的附加接头装置,包括检查井主体,所述检查井主体的井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装置,所述检查井主体的上端卡接有井盖,所述井盖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检查井主体的后井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爬架,所述检查井主体的左端中部穿插固定连接有排水装置,所述检查井主体的左端下部和右端下部均穿插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左侧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左部和右侧连接管的外表面右部均穿插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环,两个所述一号固定环的右端均开有若干个一号固定孔,两个所述连接管远离检查井主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左侧所述连接装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右侧所述连接装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左部和出水管的外表面右部均穿插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环,两个所述二号固定环的右端均开有若干个二号固定孔,所述检查井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检查井主体的右井壁中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感应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查井主体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内嵌接有若干个加强钢筋,所述混凝土层的外层壁上固定连接有聚氨酯层,所述混凝土层的内层壁上固定连接有复合树脂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框和橡胶圈,所述固定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钩,所述橡胶圈的内圈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所述橡胶圈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绳,若干个所述固定绳分别与对应的固定钩穿插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外表面与检查井主体的内井壁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排水管的上端右部开有限位槽,所述排水管的前端右部穿插固定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中部穿插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排水管的右端与检查井主体的左井壁穿插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右箱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控制箱的右箱壁并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贯穿检查井主体的左井壁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控制箱的右端和检查井主体的左井壁活动连接,所述控制箱的下端与排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绿洲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绿洲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10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餐厨垃圾沼渣制备有机肥的方法
- 下一篇:冷藏集装箱侧滑门电加热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