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微米陶瓷颗粒制备纳米相增强镍基高温合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1080.X | 申请日: | 202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1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祖铭;魏冰;农必重;吕学谦;任亚科;曹镔;艾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1/10;C22C30/00;B22F9/04;B22F3/105;B33Y10/00;B33Y70/1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蒋太炜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微米 陶瓷 颗粒 制备 纳米 增强 高温 合金 方法 | ||
1.一种采用微米陶瓷颗粒制备纳米相增强镍基高温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微米级陶瓷颗粒为原料A,以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为原料B;按质量比,原料A:原料B=(1-5):(99-95);配取原料;然后将原料A与部分原料B通过先湿磨后干磨处理,得到纳米陶瓷颗粒均匀分布的复合粉末;步骤(1)中先将陶瓷颗粒与部分镍基高温合金粉末混合,所述质量比为1:1~1:5;步骤(1)中湿磨过程以无水乙醇作为球磨介质,加入的无水乙醇需没过粉末,球磨参数为:球料比为10:1~5:1,球磨转速为150~300rpm,球磨时间为5~20h;干磨过程在惰性气体中进行,球磨参数为:球料比为5:1~1:1,球磨转速为100~200rpm,球磨时间为4~10h;
(2)将步骤(1)制备的复合粉末、配取的剩余原料B装入V型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末;混料时,采用惰性气氛进行保护;
(3)根据零件形状在计算机上建立三维CAD模型;利用软件将模型切片分层,并导入增材制造系统;通过数控系统,利用聚焦的高能激光束对步骤(2)制备的均匀混合粉末按确定的扫描路线往复扫描,逐层铺粉、熔凝,层层叠加,直至形成三维零件;
步骤(3)3D打印前需对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粉末在惰性气体中60~150℃干燥2~12h;
所述镍基高温合金的粒径为15~53微米或53~106微米;
所述微米级陶瓷颗粒选自TiC、TiB2、WC、A12O3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米级陶瓷颗粒的粒径为1~5微米;
所述3D打印选自选区激光熔化熔融技术、电子束熔化技术、同轴送粉激光成形技术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米陶瓷颗粒制备纳米相增强镍基高温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基高温合金为René104镍基高温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米陶瓷颗粒制备纳米相增强镍基高温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3D打印所用的基板为不锈钢基板或同类镍基高温合金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米陶瓷颗粒制备纳米相增强镍基高温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激光工艺参数如下:激光光斑直径70~110微米,激光功率150~300W,激光扫描速率500~1100mm/s,激光扫描间距60~120微米,铺粉层厚为30~5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米陶瓷颗粒制备纳米相增强镍基高温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氦气、氩气,或氩、氦混合气体,纯度为99.99wt%,其中氧含量小于0.0001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10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