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1374.2 | 申请日: | 202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4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丁莳文;邬坚平;张钢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挥发性 有机 污染物 组织 排放量 计算方法 系统 介质 终端 | ||
1.一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企业所属的行业特征及所述企业的无组织排放特点;
根据所述行业特征和所述无组织排放特点,获取初始数据集,并根据所述初始数据集选取与无组织排放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目标连续变量影响因子;
根据所述行业特征和所述无组织排放特点,确定无组织排放量的核算方法;
根据所述目标连续变量影响因子,对所述企业进行负荷区间的划分,并基于所述初始数据集,获取对应所述负荷区间的生产排放数据集;
根据所述无组织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建立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模型,以基于所述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模型和所述生产排放数据集,计算所述企业产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所述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模型为:
E无组织=EF无组织×f(x);
其中,E无组织表示无组织排放量;EF无组织表示无组织排污系数;x表示电量;f(x)表示关于电量的子模型,所述子模型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或逻辑回归模型;所述无组织排污系数EF无组织按照如下公式计算获得:
EF总,无组织=α%×EF无组织,高峰+β%×EF无组织,常态+γ%×EF无组织,低峰;
其中,EF总,无组织为所述无组织排污系数EF无组织;α%、β%、γ%分别表示生产低峰、生产常态及生产高峰在统计期内所占的比重;EF无组织,高峰、EF无组织,常态、EF无组织,低峰均对应EF无组织,分别表示对应生产低峰、生产常态及生产高峰的无组织排污系数,而EF无组织的计算公式为:
当企业的行业类型为溶剂使用时,
其中,EF无组织,溶剂使用表示对应溶剂使用行业的无组织排污系数;Wi表示统计期内第i种含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物料投用量;WFi表示统计期内第i种物料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质量含量;Wj表示统计期内第j种溶剂的回收量;WFj表示统计期内第j种回收溶剂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质量百分含量;Wk表示统计期内第k种废弃物的量;WFk表示统计期内第k种废弃物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质量百分含量;对应EF有组织,在线,表示第个采用在线监测方法的排气筒的有组织排污系数;EF有组织,手工,m对应EF有组织,手工,表示第m个采用手工监测方法的排气筒的有组织排污系数;表示第个采用在线监测的排气筒的处理效率;ηm表示第m个采用在线监测的排气筒的处理效率;A表示所述目标连续变量影响因子在统计期内对应的值;
其中,EF有组织,在线表示采用在线监测方法的有组织排污系数;Ci表示第i小时的实测平均排放浓度;Qi表示第i小时的废气量;n表示统计期内的小时数;
其中,EF有组织,手工表示采用手工监测方法的有组织排污系数;ci表示第i次的实测平均排放浓度;n表示手工监测的总次数;qi表示第i次小时废气量;N表示统计期内的监测次数;h表示统计期的时长;
当企业的行业类型为溶剂加工时,
其中,EF无组织,溶剂加工表示对应溶剂加工行业的无组织排污系数;Ei表示统计期内,根据所述无组织排放特点确定的第i种无组织产污源项的排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模型和所述生产排放数据集,计算所述企业产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生产排放数据集进行清洗,获取目标数据集;
基于所述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模型和所述目标数据集,计算所述无组织排放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13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