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PM2.5过滤膜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2063.8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4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余鹏飞;王志毅;余宝昌;吴迪;黄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亘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54 | 分类号: | B01D46/54;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郭青 |
地址: | 21151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pm2 滤膜 及其 加工 工艺 | ||
1.一种高效PM2.5过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PM2.5过滤层,所述PM2.5过滤层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聚乳酸2.1-3.3%、聚乙烯醇1.3-1.8%、聚乙烯吡咯烷酮3.3-6.5%、聚酰亚胺6.3-8.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3.6-18.8%、聚丙烯8.1-10.5%、聚苯乙烯3.5-6.5%、聚氯乙烯2.5-5.5%、聚乙烯醇缩丁醛11.8-15.6%、抗菌防霉纳米粒子0.25-0.85%,余量为聚丙烯腈;
其中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银粒子8.3-11.5%、氧化锌粒子15.3-20.5%、二氧化钛粒子14.5-18.5%,余量为纳米银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PM2.5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平均直径在20-60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PM2.5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M2.5过滤层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聚乳酸2.5%、聚乙烯醇1.4%、聚乙烯吡咯烷酮3.6%、聚酰亚胺6.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3.8%、聚丙烯8.6%、聚苯乙烯3.5%、聚氯乙烯2.5%、聚乙烯醇缩丁醛12.5%、抗菌防霉纳米粒子0.25%,余量为聚丙烯腈;
其中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银粒子8.5%、氧化锌粒子15.5%、二氧化钛粒子14.5%,余量为纳米银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PM2.5过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M2.5过滤层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聚乳酸3.3%、聚乙烯醇1.8%、聚乙烯吡咯烷酮6.5%、聚酰亚胺8.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8.8%、聚丙烯10.5%、聚苯乙烯6.5%、聚氯乙烯5.5%、聚乙烯醇缩丁醛15.6%、抗菌防霉纳米粒子0.85%,余量为聚丙烯腈;
其中抗菌防霉纳米粒子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氧化银粒子8.3-11.5%、氧化锌粒子15.3-20.5%、二氧化钛粒子14.5-18.5%,余量为纳米银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高效PM2.5过滤膜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根据PM2.5过滤层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进行原料的配料;
(2)溶解:向配料后的原料中加入溶剂进行溶解;
(3)对原料的溶液进行气纺:准备基板,将原料的溶液送至气纺喷口,并向所述气纺喷口供给载气,以便所述聚合物溶液在所述载气的作用下由所述气纺喷口喷出,所述气纺喷口与所述基板相对设置且所述气纺喷口的直径范围为15μm-2cm,在所述基板上形成PM2.5过滤层;
(4)将至少两层的PM2.5过滤层输入针刺机中进行针刺加固,圈绕、切断,即可制得厚度在5mm~20mm之间、密度在150~200g/m2之间的高效PM2.5过滤膜粗胚;
(5)将高效PM2.5过滤膜粗胚进行热压,热压温度为160-200℃;
(6)将热压后的高效PM2.5过滤膜粗胚通过两个连续的高压电晕放电电场,电压为35-50kV,放电时间为8s;
(7)将通过高压电晕放电电场后的高效PM2.5过滤膜粗胚进行裁切,制得高效PM2.5过滤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PM2.5过滤膜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乙醚、丁醇、丙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亘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亘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20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