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3409.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邓阳丕;曹玄扬;宰雄飞;李晓庚;周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02 | 分类号: | F01D5/02;F01D25/00;B22F5/00;B22F3/105;B33Y10/00;B33Y50/02;B33Y8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轶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文轩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合金 性能 涡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航空发动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利用三维制图软件构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的三维模型;
S2:将三维模型从近涡轮轴侧向外依次划分为盘芯区域、辐板区域和盘缘区域,并在三维模型上进行区域标记;
S3:利用分层软件对区域标记后的三维模型沿高度方向进行切割分层,获得N个片层模型;每个片层模型均包含区域标记;
S4:沿三维模型的高度方向,从最底层片层模型开始,采用电子束熔融方式重复进行N次电子束扫描,冷却,获得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
所述电子束扫描具体为:
根据当前片层模型对TiAl合金粉末进行电子束扫描,包括:
S41:将成形基板置于成形腔内的工作台中部,在粉仓内装满TiAl合金粉末,开启真空泵以使成形腔的真空压力值在5×10-4mbar 以下;
S42:利用非聚焦电子束对成形基板进行预热;
S43:将工作台降低50~200μm,利用刮粉器从粉仓内取TiAl合金粉末,并控制刮粉器划过整个工作台,以在工作台上形成一层粉末层;
S44:利用非聚焦电子束对粉末层进行预热;
S45:根据当前片层模型,利用聚焦电子束对粉末层进行电子束扫描,包括轮廓扫描和成形区域扫描,先进行轮廓扫描,再按照区域标记依次对盘缘区域、辐板区域和盘芯区域进行成形区域扫描;
所述成形区域扫描的工作电流和扫描速度,盘缘区域大于辐板区域,辐板区域大于盘芯区域;所述成形区域扫描的参数为:
盘缘区域,工作电流6~8mA,电子束扫描速度2000~2500mm/s,扫描间距0.1mm;辐板区域,工作电流5~7mA,电子束扫描速度1800~2000mm/s,扫描间距0.1mm;盘芯区域,工作电流4~6mA,电子束扫描速度1500~2000mm/s,扫描间距0.1mm;
所述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由TiAl合金组成;所述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从近涡轮轴侧向外依次包括盘芯、辐板和盘缘,所述盘芯为双态组织,所述盘缘为全层片组织,所述辐板为双态组织与全层片组织的过渡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片层模型的厚度为50~150µ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TiAl合金粉末的粒径为50~15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2中,所述预热的具体过程为:
设定成形基板的预热参数:电子束扫描速度为20000~30000mm/s,电子束流为20~40mA,扫描间距0.1~0.3mm;
在设定的预热参数下对成形基板进行预热,当成形基板的温度达到500~700℃时,在500~700℃下保温5~15min;
继续升温,当成形基板的温度达到1000~1200℃时,在1000~1200℃下保温20~3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4中,所述预热的具体过程为:
设定粉末层的预热参数:电子束扫描速度为15000~20000mm/s,工作电流为10~35mA,扫描间距0.1~0.4mm,预热次数为3~5次;
在设定的预热参数下对粉末层进行预热,以使粉末层的温度达到1000~12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轮廓扫描的参数为:电子束扫描速度为250mm/s,工作电流为4mA,扫描间距0.2mm,扫描次数为2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单合金双性能涡轮盘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冷却具体为:
当电子束扫描区域的温度降至210~280℃时,向电子束扫描区域通入氦气以加速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34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尿裤防外部摩擦侧漏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用于生活污水的泥水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