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短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卷取椭形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3843.4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4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田军利;余晓龙;高智;宋义纯;张兴涛;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5/00 | 分类号: | B21B15/00;B21B37/4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流程 生产 1.175 mm 高强 卷取 椭形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短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卷取椭形卷的方法,其包括在带钢卷取过程中控制带钢单位张力、降低夹送辊压力、调整卷径张力、调整张力分配,及卷取后钢卷停留后的顺时针转动。本发明能消除短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卷取椭形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轧板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短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 WJX750-NH卷取椭形卷的方法。
背景技术
武钢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开发的高强钢的工艺流程为:脱硫→转炉→吹氩→钢包炉→真空炉→连铸→均热炉→精轧→层冷冷却→卷取→打包→平整→称重→外发。
采用上述工艺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WJX750-NH时,易出现钢卷椭形卷现象。钢卷椭形,是指钢卷从卷取机的卷筒抽出后,钢卷的重力将完全由其钢卷本身承担,钢卷在重力作用下呈现椭圆形,这种失效模式被称为椭形卷。
椭形的钢卷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具备上平整机组,如人工火焰切割钢卷的内圈扩大内径,这会增加额外人力、物力,且会增加生产成本,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品种的成材率。同时椭圆度大的钢卷在开平过程中圆周速度不一致,张力波动剧烈,易造成钢卷表面划伤,最终影响用户使用,造成产品降级或判废,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椭形严重的钢卷即使人工扩大内控也上不了精整只能判废处理。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消除短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WJX750-NH卷取椭形卷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短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卷取椭形卷的方法,该方法能消除短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WJX750-NH卷取椭形卷,提高1.175mm高强钢WJX750-NH卷取质量和产品成品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除短流程生产1.175mm高强钢卷取椭形卷的方法,其包括在带钢卷取过程中控制带钢单位张力、降低夹送辊压力、调整卷径张力、调整张力分配,及卷取后钢卷停留后的顺时针转动。
在卷取生产的工艺参数中,单位张力是最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带钢卷取的质量。张力过小易出现钢卷层间松卷,带钢未卷紧,在卸卷后出现椭形卷;张力过大则容易在卷取建张后,带钢跑偏刮擦侧导板,导致拉断废钢。本发明中,所述带钢单位张力为54~56N/mm2。
夹送辊是前后张力的分界点,如果夹送辊压力过小起不到分张力的作用。因上夹送辊是空心辊,受力点在夹送辊的两侧,过大的夹送辊压力,会增加夹送辊挠度量,按理论计算,当带钢的卷取阶段处于Ⅲ段(卷取张力控制阶段)时,夹送辊辊身中部辊缝显示0.9mm,夹送辊两侧的辊缝只有0.3~0.4mm,夹送辊两侧辊缝过小易造成带钢边部减薄断带,因此,要对夹送辊压力做适当的负压力修正。本发明中,夹送辊压力为-8~-10KN。
钢卷张力采用锥度张力控制,即随着钢卷卷径的增大张力不断的减小,当选用适中的卷取张力时为增加钢卷的刚度克服自身重力造成的椭形卷,就需要增大咬钢张力和较大张力卷取保持的钢卷圈数。本发明中,卷径张力根据钢卷外径大小进行控制。具体为:将卷取阶段分成Ⅰ段、Ⅱ段、Ⅲ段、Ⅳ段,其中,Ⅰ段为咬钢张力,Ⅱ段为从咬钢张力到卷取张力的转化,Ⅲ段为卷取张力控制,Ⅳ段为是减张力控制(恒力矩);当带钢头部进入缠绕卷筒0~3米时,Ⅰ段的咬钢张力为卷取张力的120%;从Ⅱ段快速切换到Ⅲ段,当钢卷卷径为1000mm~1400mm时,进行Ⅲ段卷径张力控制;当钢卷卷径达到1400mm时,进行Ⅳ段卷径张力控制,直到卷取结束。
其中,Ⅰ段:0带钢头部进入缠绕卷筒≤3米,卷径张力为:120%×T;
Ⅱ段:3米带钢头部进入缠绕卷筒≤1400米,卷径张力为:T;
Ⅲ段:1400带钢头部进入缠绕卷筒≤1750米,卷径张力为:从T减少至0.8×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3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