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成像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4043.4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4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卞俊熙;柳浩植;赵镛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系统 便携式 电子设备 | ||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从物侧朝向像侧依序布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在所述第一透镜的相交于光轴并且彼此垂直的两个轴中,一个轴的长度大于另一个轴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4.5 TTL/IMG HT 6.5;
0.87 TTL/f 1.31;
0.65 L1S1es/L1S1el 0.9;以及
1.3 mm (CT5/ET5)*L5S1el 2.5 mm,
其中,TTL是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IMG HT是所述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f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L1S1el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L1S1es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小有效半径,CT5是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厚度,ET5是所述第五透镜的边缘的厚度,并且L5S1el是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包括非球面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总共五个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第一反射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前方,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构件具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将入射在所述第一反射构件上的光的路径改变成面向所述第一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 L1S1el/PTTL 0.2,
其中,PTTL是从所述反射面至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光学部分和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围绕所述光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0 AL1/(PTTL)2 0.09,
其中,AL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光学部分的面积,并且PTTL是从所述反射面至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第二反射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五透镜与具有所述成像面的图像传感器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反射构件具有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构件的反射面将穿过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的路径改变成面向所述图像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光学部分和凸缘部分,所述凸缘部分围绕所述光学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其中,所述光学部分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以及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二边缘相对于所述光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缘的相对侧,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
其中,所述第三边缘相对于所述光轴设置在与所述第四边缘相对的一侧上,
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50° α 92°,
其中,α是第一虚拟线与第二虚拟线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一虚拟线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的连接点连接所述光轴,所述第二虚拟线从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的连接点连接所述光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
1.3 α/(2×FOV) 2.2,
其中,FOV是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并且α是第一虚拟线与第二虚拟线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一虚拟线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的连接点连接所述光轴,所述第二虚拟线从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的连接点连接所述光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40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