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5242.7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1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明;焦尚才;黄云忠;张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普瑞森超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24 | 分类号: | F16K1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王庆彬;谷成 |
地址: | 10159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片 反馈 液压 流量 控制 | ||
本发明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涉及一种流量及压力调节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由膜片变形量控制节流器的节流效果,并结合缝隙节流器的固定节流效果,实现对液体静压元件不同负载大小的自动反馈和恒定流量的流量控制块。本发明的流量控制块包括流量块壳体和节流块,流量块壳体和节流块之间设置有弹性膜片,节流块上有进油孔、出油孔和过渡进油孔,进油孔经过进油缝隙与弹性膜片下部相通,出油孔与弹性膜片上部相通,节流块底部与弹性膜片之间设置有反馈进油缝隙,过渡进油孔穿过节流块内部与反馈进油缝隙相通,节流块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相通的第一节流槽和第二节流槽,进油孔和过渡进油孔与第一节流槽相通,出油孔与第二节流槽相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及压力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
背景技术
液压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的使用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在液压技术中,节流器广泛地应用于静压技术中。液体静压节流器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有小孔节流器、毛细管节流器、缝隙节流器、反馈式节流器,其中反馈式节流器有固定反馈式节流器和动态反馈式节流器,动态反馈式节流器主要有滑阀反馈节流器和薄膜反馈节流器。本发明涉及的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块,是薄膜反馈式节流器的原理应用,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并有频率响应问题,可查到的参考文献中对其研究的应用较少。一般应用最广泛的液体静压节流器是小孔节流器和缝隙节流器,其通过调节小孔直径和缝隙大小尺寸实现节流控制,确保液压流量恒定。但是其调节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论计算结合试验得出某一特定的负载所需的小孔直径和缝隙大小,调节完成后其液体静压元件恒定流量或恒定压力,不能根据负载的大小变化自动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由膜片变形量控制节流器的节流效果,并结合缝隙节流器的固定节流效果,实现对液体静压元件不同负载大小的自动反馈和恒定流量,且结构简单,体积尺寸小,控制流量可靠,使用方法简单的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
本发明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包括流量块壳体和节流块,节流块安装在流量块壳体内部,流量块壳体和节流块底部之间的配合端面设置有弹性膜片,节流块上加工有进油孔、出油孔和过渡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经过节流块侧壁上的进油缝隙与弹性膜片下部相通,所述出油孔穿过节流块内部与弹性膜片上部相通,节流块底部与弹性膜片之间设置有反馈进油缝隙,所述过渡进油孔穿过节流块内部与反馈进油缝隙相通,节流块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相通的第一节流槽和第二节流槽,进油孔和过渡进油孔与第一节流槽相通,出油孔与第二节流槽相通。
本发明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其中所述节流块的下端面上加工有凸台,所述反馈进油缝隙位于凸台的端面与弹性膜片之间,节流块和凸台上加工有长孔用于使出油孔与反馈进油缝隙连通。
本发明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其中所述凸台外侧的节流块的下端面外圈与弹性膜片压紧接触。
本发明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其中所述节流块的下端面加工有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第一环形油槽位于凸台与节流块的下端面外圈之间,第二环形油槽位于节流块的下端面外圈内部,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二环形油槽之间有一条油槽将两者相连通,所述过渡进油孔穿过节流块内部与第二环形油槽相通。
本发明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其中所述过渡进油孔位于第一凹槽中,第一凹槽的上表面与节流块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凹槽连通第一节流槽和第二节流槽;出油孔位于第二凹槽中,第二凹槽的上表面与节流块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二凹槽连通第二节流槽和出油孔;进油孔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三凹槽的上表面与节流块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三凹槽连通进油孔和第一节流槽。
本发明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其中所述节流块的侧面加工有一个缺口,缺口与流量块壳体的内壁围成进油缝隙。
本发明一种膜片反馈式液压恒流量控制块,其中所述流量块壳体上方加工有环槽,环槽内安装有O型密封圈,环槽与O型密封圈的外圈相接触,节流块上部的侧壁与O型密封圈的内圈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普瑞森超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海普瑞森超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5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质素/纳米纤维素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信息投放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