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氟污泥中回收氟化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5378.8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4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程飞飞;于阳辉;安卫东;胡名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11/22 | 分类号: | C01F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15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回收 氟化钙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含氟污泥中回收氟化钙的方法。本发明的从含氟污泥中回收氟化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含氟污泥中加入分散剂进行调浆;2)将步骤1)调浆后的含氟污泥浆料进行分散;3)对步骤2)分散后的含氟污泥浆料进行分级;4)将步骤3)分级后的细粒级产品干燥、粉碎后,获得所述氟化钙产品。本发明的从含氟污泥中回收氟化钙的方法,工艺简单、经济可行,从而达到既解决底泥的占地、环保问题,又能使氟资源能得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从含氟污泥中回收氟化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氟化钙污泥主要来源于无机和有机氟化工生产企业、触摸屏和液晶屏等特种玻璃生产企业及光伏企业。这些企业在处理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发电系统等产品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含氟废水,其中主要污染物是氟离子和悬浮物。目前,含氟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碳酸钙化学沉淀法,即向含氟废水中加入碳酸钙,使氟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氟化钙沉淀而除去。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缺点是钙离子的利用率低、产生大量的底泥,即含氟污泥。含氟污泥中大部分是氟化钙、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一般,含氟污泥中氟化钙的含量小于50%。
传统的含氟污泥大多采用脱水后露天堆放的形式处理,但是,氟化钙具有低毒性,极易被植物吸收,堆存、填埋会对土壤产生危害;同时,氟化钙微溶于水,处置不当会引起地表水中氟化物浓度的增加,造成地下水含氟量超标,进而对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此外,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氟化钙 (萤石)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含氟污泥中存在大量氟资源,有必要对其进行回收利用。
目前,对含氟污泥的综合利用方向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直接将含氟污泥全组份进行利用。
CN102531429B公开了一种含氟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方法,含水率在40%~80%的含氟污泥可以在水泥窑中得到协同处置,污泥掺入量约占水泥原料总量的1%~5%。该发明提供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方法,利用水泥窑余热尾气对含水率在40%~80%的含氟污泥进行干化后,使得含氟污泥也能在水泥窑中得到安全处置,生产出来的水泥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该发明把含氟污泥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安全处置了含有氟化物的含氟污泥,节约了大量土地。
CN102795795B公开了一种将含氟污泥制备氟铝酸盐水泥的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含氟污泥固化和干化、氟铝酸盐水泥的生产;氟铝酸盐水泥的生产包括生料制备、熟料烧成、水泥制备;其中生料制备是氟铝酸盐水泥采用的原料是石灰石、矾土和含氟污泥,其重量比为:石灰石:CaO40%,矾土:Al2O325%;含氟污泥10%-15%;熟料烧成是将生料一般在回转窑内煅烧,温度在1300~1400℃下进行煅烧。该发明利用工业废弃资源含氟污泥制备氟铝酸盐水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了含氟污泥处置问题,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但是,上述方法没有对含氟污泥中的氟资源进行有效回收,造成大量不可再生的氟资源的浪费。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对含氟污泥中的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CN103848522B公开了一种含氟废水处理及其产生的含氟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将含氟废水与氯化钙在加入废酸酸性物质形成的偏酸性条件下反应,结晶沉淀除去废水中大部分的氟离子形成高纯度的含氟污泥,上层清液中的溶解态氟化钙和其它杂质通过加碱沉淀进行去除,形成少量较低纯度的含氟污泥,之后上层清液进行中和、出水,出水氟离子浓度低于10mg/L,符合国家排放标准,高纯度的含氟污泥烘干后与过量的硫酸加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在150~300℃下进行反应制取氟化氢,得到的粗氟化氢气体通过冷凝、精馏制得无水氟化氢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53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