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心锁定式双通道脊柱手术通用磨钻鞘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5524.7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90/0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心 锁定 双通道 脊柱 手术 通用 磨钻鞘 | ||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公开了一种偏心锁定式双通道脊柱手术通用磨钻鞘,设置有鞘管体部,所述鞘管体部内侧容纳连接磨钻头的连接杆,空圆柱体旋转角度后与鞘管通过机械挤压稳定嵌合;中空圆柱体外周及鞘管之间嵌合安装。采用金属鞘管依靠机械挤压力稳定固定于磨钻手柄上,可随磨钻的移动而移动,提高了磨除骨组织的效率。不必改造临床现使用的开放手术磨钻工具,方便在现有手柄前端安装,结构简单、固定性能良好,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心锁定式双通道脊柱手术通用磨钻鞘。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磨钻是脊柱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骨组织打磨工具,其主要工作原理是使电机驱动的钻头高速旋转并接触坚硬的骨组织后,对骨组织进行磨除,以方便显露骨组织深部的其他组织(椎间盘、神经等)并进行相应操作(如神经组织减压、切除病变组织等)。相比于传统的椎板咬骨钳手动切除椎板等骨组织所带来的挤压下方神经组织和疲劳感等缺点,电动磨钻的广泛应用使得脊柱外科医生可以轻松而相对安全的处理骨组织。各种型号的磨钻一般均由主机、手柄及两者的连接线组成。手柄由含电机的手柄杆和可插入手柄杆的磨钻头及连接杆组成。常规开放手术中,因视野充分显露,骨组织表面的软组织被剥离并牵拉向侧方,磨钻在医生直视下进行骨组织表面的逐级磨除,在接近内侧骨皮质时则改为椎板咬骨钳切除内层纤薄的骨质,这一操作是标准而安全的。
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兴起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理念,是最大限度的保护脊柱的稳定结构(肌肉、韧带、骨组织等),以最小的创伤完成神经组织的减压和致压物的切除。这一技术具有传统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小切口(手术切口约1cm)、软组织损伤小、可局麻下完成、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因此,这一术式被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及病人广泛接受。但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单通道脊柱内镜将摄像头、光源、冲洗管和手术操作通道集合于一身,因此受限于内镜的直径,其手术操作器械需特殊设计,且尺寸受限,这使得减压效率相比于开放手术明显下降;另外,手术器械与成像系统同轴,这意味着手术减压范围也受限于内镜活动范围,无法达到开放手术的减压效果。近年来,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逐渐受到重视。这一技术通过将工作管道和成像系统分离为两个通道,使其同时具备了内镜手术微创、保留稳定结构的优点和开放手术减压效率高、范围大的优点,可使用脊柱外科常规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可内镜下完成脊柱椎间融合等开放手术操作,更符合脊柱外科医生的手术习惯。但在内镜下使用磨钻存在新的问题和风险。因操作管道对骨组织表面的软组织剥离有限,高速转动的磨钻头和前方连接杆容易将周围肌肉等软组织搅拌缠绕,不仅造成了过多的软组织损伤,还可导致手术视野不清,有潜在的神经损伤风险。
中国专利文献201521136644.X公布了一种骨科电动磨钻的磨头防护装置,包括磨头、工作头壳体及其前端的螺纹接口,工作头壳体前端的螺纹接口设有弹性夹头,所述弹性夹头设有朝向其内侧的定位凸起,弹性夹头插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由插接管和弧形挡板构成,插接管设有与弹性夹头定位凸起相接合的定位凹窝,弧形挡板的凹面与磨头相对应,工作头壳体前端的螺纹接口设有与弹性夹头相结合的锁紧螺母。该专利采用螺纹和弹性夹头连接,需使用专门设计的带螺纹磨钻手柄(工作头壳体),成本较高,无法将现有磨钻改造为内镜下磨钻使用。
中国专利文献201910815323.9公开了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骨科用保护器,包括套管,在套管前端设置有观察部,在观察部前端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将骨质与神经隔离开的隔离板,隔离板与观察部之间通过弯角部过渡连接,在套管内设置有供磨钻头及刀杆通过的内通道,在套管外侧设置有刻度线。该专利缺点是保护器不与磨钻手柄相连接,保护器无法稳定固定,且无法随磨钻移动而移动,骨组织处理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与目前主流磨钻手柄相匹配、固定的鞘管,而不必对已有磨钻进行改造,实现将磨钻头与周围软组织分离,安全高效的内镜下磨除骨性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55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反轰驻波加速管
- 下一篇:一种可穿戴式的人体关节角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