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学影像中解剖特征自动识别与模型重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6593.X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7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哲敏;蔡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17/00;G06K9/34;G06K9/62;G06N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学影像 解剖 特征 自动识别 模型 重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学影像智能分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中解剖特征自动识别与模型重建方法,包括:S1:将二维影像输入分割网络进行预测,输出二维影像对应的预测结果图;S2:对预测结果图中分割出的每一个解剖结构进行形态分析,提取关键点的位置和轮廓线;S3:读取轮廓线,与形状模型进行对比,当形状模型模拟出的投影轮廓与轮廓线相近时,当前形状模型即为对真实的解剖结构的重建;S4:使用至少两张不同视角上的二维影像,执行上述步骤S1‑S3,即可以重建出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自动识别二维影像的解剖特征点和轮廓线,并能够通过至少两张不同视角上的二维影像,重建出最佳的三维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影像智能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影像中解剖特征自动识别与模型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包括高精度的X-ray影像在内的二维影像是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影像参考依据。借助于正位二维影像,医生通过手动圈选一些解剖关键点和轮廓线,可以定量的计算一些关节角度,关节距离,执行对齐分析,从而为假体置换手术提供术前规划,为术后评估效果提供数值依据。但是,在图像上大量手动标记关键点和线,对医生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基于手动标记的结果的计算,也非常耗时耗力,容易出错。若能设计一种算法实现上述过程的自动化,将大大的减少医生的负担。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对二维影像进行分割,一般包括两个步骤关键点检测和形状约束。输入一幅图像后,首先检测出轮廓线上预定的一些关键点位置,然后我们将检测出的关键点作为形状模型的约束因子,用统计形状模型预测出轮廓线的位置和形状。这样的策略是一种级联结构,最主要的问题是前一步的输出会影响第二步的结果,即第一步的关键点预测如果稍有偏差,那么最后输出的形状将会有较大的误差。
进一步地,由于二维影像是单一方向的影像,会压缩投影方向的深度信息,因此二维影像必然存在信息丢失的问题,基于二维影像的测算结果也只是三维空间真实信息的简化。但是,医生还是非常愿意了解真实的三维空间下,关节间的角度距离关系,或是关节轮廓线曲率与重力线的关系。在现有的处理方法中,若需要获取到相对精准的三维影像,需要对患者进行CT扫描,但是,CT机比较庞大,不适用于手术室等场合,且拍摄一次CT影像的放射量巨大,不适用于类似于手术中的需要多次扫描的应用场景,若能够通过二维影像直接重建出三维影像,将给医生带来极大的便利性。
事实上,在二维平面识别关键点和轮廓线与三维重建问题联系非常紧密,正确识别的轮廓线和关键点是一个好的三维重建算法的重要输入,所以如果能开发一套计算机算法,能够自动的识别关键点和轮廓线,并以此为基础重建三维模型,完全不需要用户的介入,那么其将在临床上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主流的算法研究往往集中于二维平面识别关键点与三维重建两个问题中的一个,并未探究联立情况下,最终重建模型的效果。
(2)一些算法研究使用体膜的影像数据,这类影像比真实骨骼更少受到噪声影像,更加干净清晰,处理起来更加简单,但是影像本身的失真性决定了算法的局限。
(3)大部分算法研究均是针对于单一骨头进行特征识别与重建,泛用性和覆盖性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影像中解剖特征自动识别与模型重建的方法,能够自动识别二维影像上的解剖特征点和轮廓线,并能够通过至少两张不同视角上的二维影像,重建出最佳的三维模型。尤其适合于在骨科的临床研究中占比比较高的下肢的识别与三维重建,能够完美覆盖下肢的股骨、胫骨、腓骨,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医学影像中解剖特征自动识别与模型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65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