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7522.1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5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文;蒋先刚;邵文龙;蒋贵宇;李旭明;陈鹏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深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5 | 代理人: | 刘慧玲 |
地址: | 625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泥石流 治理 回弹 装置 | ||
1.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用的钢管框架(2);
所述装置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消能带(103),所述钢管框架(2)的框体内部设置用于带动消能带(103)上下回弹的弹力架(5);
所述回弹消能装置在使用时,将所述装置主体(1)安置在泥石流坡道(4)地表面以下挖设的槽洞(3)内,且泥石流经过装置主体(1)上方时,所述消能带(103)和弹力架(5)可发生弹性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呈矩形框架式分布,并包含两组一号管道(101)、二号管道(102)以及消能带(103),且一号管道(101)、二号管道(102)以及消能带(103)均采用橡胶材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框架(2)包含若干钢管立柱(201)、一号钢管(202)以及二号钢管(203),在同一平面内,所述一号管道(101)、二号管道(102)以及钢管立柱(201)分别分布于X、Y以及Z轴上,所述一号钢管(202)用于连接钢管立柱(201)与一号管道(101),所述二号钢管(203)用于连接钢管立柱(201)与二号管道(10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立柱(201)位于泥石流坡道(4)的地表面以下,所述一号管道(101)和二号管道(102)在使用时,其上表面始终位于泥石流坡道(4)的地表面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带(103)的表面设有若干凸起,相邻的凸起之间设为平整带面(1031),凸起的两侧和上表面分别设为坡面(1032)和顶面(103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架(5)包含若干底钢管(501)、弹簧钢管(502)、一号传力钢管(504)以及二号传力钢管(505),所述底钢管(501)用于连接两组相邻分布的钢管立柱(201),所述弹簧钢管(502)与底钢管(501)的表面焊接,且弹簧钢管(502)内自下而上依次装配有弹簧(506)和带肋钢管(503),且带肋钢管(503)的一端焊接于一号传力钢管(504)的表面,所述二号传力钢管(505)焊接于一号传力钢管(504)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框架(2)和弹力架(5)在交接处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泥石流治理的回弹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钢管(502)顶部的开口端焊接有圆形钢板(507),且圆形钢板(507)的中心开设有用于穿设带肋钢管(503)的通孔,所述带肋钢管(503)的表面设有始终位于弹簧钢管(502)内腔的肋部(50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75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向筒子纱内壁自动贴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脱脂米糠粉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