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膜、扰动、锌元素协同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97589.5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7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军;武云瑞;徐磊;钟春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0 | 分类号: | C02F1/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扰动 锌元素 协同 治理 蓝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膜、扰动、锌元素协同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属于水体生态修复领域。本发明方法在已形成蓝藻水华的水面上覆盖蓝色透明薄膜,结合水体扰动数天,并泼洒一定浓度的ZnCl2;蓝色透明薄膜、扰动和锌元素能够形成协同作用,显著杀灭蓝藻,降低蓝藻的数量,蓝藻去除率可达95%以上,所述蓝藻水华密度范围为0.1×108~50×108细胞/升。本发明的方法安全简单、成本低、效果好,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用于湖泊、水库、河流和池塘等淡水水体的蓝藻水华的治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膜、扰动、锌元素协同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属于水体生态修复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致使许多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由于富营养化,许多湖泊、水库和河流爆发蓝藻水华,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如何防治蓝藻水华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热点。
到目前为止,防控蓝藻水华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包括打捞法(机械打捞与人工打捞)、絮凝沉降法、换水法、高压杀藻法、紫外杀藻法和超声波杀藻法,传统的物理法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治标不治本;化学法包括化学药剂杀藻法和氧化剂杀藻法,化学药剂杀藻效率高,然而却带来二次污染问题,如硫酸铜、氧化剂杀藻法使用的氧化剂或过氧化氢,且对高浓度的野外群体蓝藻效果不佳;生物法包括微生物法、植物化感法、浮游动物摄食法、底栖动物摄食法、鱼类摄食法,然而生物法一般周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具有不可控性。
由此,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105129951 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藻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理蓝藻水华中的应用,通过采用化学络合与物理吸附的方法,把硝酸铁固定到阴性丙烯酰胺上制得改性絮凝剂,大大提高了微囊藻的絮凝效果,避免了蓝藻水华的爆发,从而有效改良了水体环境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是,这种方法步骤繁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8101181 A的发明专利则公开了一种适于城市景观水湖泊的蓝藻水华治理方法,即将硅藻土与聚合氯化铁混合的混合物缝制在双层无纺布中制成絮凝剂带,然后固定在尼龙纱窗网上形成絮凝网带,沿絮凝网带的边缘间隔设置浮球后,铺放到湖泊的水面上通过絮凝有效的治理蓝藻水华,同时通过絮凝网带的收网将蓝藻及絮凝剂从水体中彻底分离出去而避免了二次污染,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城市景观水湖泊,而无法推广应用至河道或大面积湖泊的蓝藻水华的防治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膜、扰动、锌元素协同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利用蓝色透明薄膜过滤后的蓝光只有少量能被蓝藻利用进行光合作用,持续扰动对蓝藻产生胁迫作用,以及锌元素对蓝藻的抑制作用,实现了简单、安全、高效、低成本地去除蓝藻水华的目的,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蓝藻水华密度范围为0.1×108~50×108细胞/升的淡水水体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蓝膜、扰动、锌元素协同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在蓝藻水华的水体上方0.1~0.4m处覆盖一层蓝色透明薄膜,并在蓝藻水华的水体表层0.2~0.5m处设置涌浪泵持续扰动水体,同时,将浓度为0.4~0.6mg/L的ZnCl2泼洒至蓝藻水华的水体中,通过三者协同作用去除蓝藻水华。
进一步地,按照美术中的36色分类,所述蓝色透明薄膜的蓝色包括淡蓝、浅蓝、碧蓝、靛蓝、湖蓝、天蓝、湛蓝、蓝黑色。
更进一步地,所述蓝色透明薄膜的材质为涤纶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
再进一步地,所述蓝色透明薄膜的厚度为0.1~0.3mm。
进一步地,所述水体扰动设备每100m2的水体设置一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7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