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中间接头的防火防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99798.3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8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游佳斌;葛馨远;陈剑;刘永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G15/10 | 分类号: | H02G15/1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杜娟娟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中间 接头 防火 防爆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的防火防爆装置。该防火防爆装置包括盒本体,电缆中间接头设置在盒本体内部,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盒本体内部的电缆表面,用于获取电缆表层温度并输出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盒本体内部,用于获取电缆沟的环境温度并输出第二温度值;通信单元,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将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确定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报警等级,并根据温度报警等级发出对应的温度报警信息。上述防火防爆装置,可以在电缆运行出现异常的前期就主动报警,从而避免事故的出现及扩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的防火防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电网电缆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电缆集中到电缆沟,电缆井或并排敷设在地面下,由于单根电缆长度有限,通常一条线路上需要一个或更多接头来加长长度,以而满足供电要求。城市繁华地段、工业密集地段、居民居住地段都正在成为电缆密集区。
而中间接头作为配电网电缆本体最薄弱的环节,常常因为中间接头的制作质量残次不齐、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又或伴随着城市内涝,各种酸、碱、盐、等腐蚀性液体灌入电缆沟井,对电缆中间接头产生腐蚀,导致电缆中间接头很容易出现故障,发生击穿绝缘,发生爆炸火灾等安全危害。
目前针对电缆沟防火防爆措施主要是进行定期清理可燃杂物以及进行防火隔离,运维成本高,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电缆中间接头防火防爆措施运维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电缆中间接头的防火防爆装置。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的防火防爆装置,包括盒本体,所述电缆中间接头设置在所述盒本体内部,其中,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盒本体内部的电缆表面,用于获取电缆表层温度并输出第一温度值;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盒本体内部,用于获取电缆沟的环境温度并输出第二温度值;
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发送至监控中心;
所述监控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确定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报警等级,并根据所述温度报警等级发出对应的温度报警信息。
上述电缆中间接头的防火防爆装置,通过电缆表层温度和电缆沟温度来确定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报警等级并发出对应的温度报警信息,可使监控人员实时掌握中间接头的温度情况,并对可能发生火情或爆炸的接头提前做好排查处理,减少安全隐患。上述防火防爆装置,有利于增强应对配电网电缆故障的主动性,提高运维效率和运维水平,保障配电网供电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通过预设算法形成第三温度值,所述第三温度值表示电缆芯温度;所述监控中心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值和所述第三温度值确定所述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报警等级并发出对应的温度报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报警等级按优先级顺序依次包括警告等级、预警等级和关注等级;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关注阈值且小于第一预警阈值,和/或所述第三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关注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警阈值,和/或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关注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警阈值时,所述监控中心判定所述电缆中间接头处于关注等级并发出关注信息;
当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警阈值且小于第一警告阈值,和/或所述第三温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警阈值且小于第二警告阈值,和/或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警阈值且小于第三警告阈值时,所述监控中心判定所述电缆中间接头处于预警等级并发出预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99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