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零件冲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0273.7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0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纪同勃;张宏哲;王庚业;孙家波;王文中;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施丹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43/00;B21D43/08;B21D43/20;B21C47/1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零件 冲压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零件冲压成型装置,涉及汽车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操作台、放料辊筒、限位装置和冲压装置组成,所述放料辊筒、限位装置和冲压装置均设置在工作操作台上,所述放料辊筒设置在冲压装置的侧端,所述冲压装置由冲压模腔、冲压底座、冲压模具、第一冲压板、第二冲压板和液压缸组成,所述第一冲压板与第二冲压板分别衔接在冲压底座的两侧,两个所述冲压模具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的对应位置上,若干所述液压缸一侧分别对称衔接在工作操作台上,若干所述液压缸的另一侧分别对称衔接在第一冲压板与第二冲压板上,本发明中的冲压装置便于进行清理与维护,提高了设备的冲压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冲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件冲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零件数量十分繁多且每个零件都需要较高的精度与强度,因此汽车零件的生产加工通常会选择使用冲压装置进行冲压成型。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728280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机,所述机架主体上设有滑槽,所述传送板下端位于滑槽内,便于传送板的夹紧,所述两侧的传送板之间设有传送辊,所述传送辊水平等间距排列在机架主体上,便于传送,所述传送辊两端粗,中间细,可以防止板材从机架两端掉落,所述每侧的固定板的内侧设有两个固定气缸,两个固定气缸上、下排列,所述传送带上设有防滑螺纹,有利于增加传送带与板材零部件的摩擦力。
该专利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辊筒将压料送入冲压设备内部进行冲压,完成冲压后在输送出去,其内部结构较为封闭,因此导致设备难以维护。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860596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自动化冲压方法,包括冲压底座和冲压上盖,所述冲压底座中部设有冲压槽,所述冲压槽内设有冲压模,所述冲压底座上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上端与相应的冲压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冲压上盖底部设有与冲压模相匹配的冲压块,位于冲压模外侧的所述冲压槽底部设有出料环,位于冲压模两端的所述冲压槽底部设有多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上端与相对应的出料环底部铰接,所述冲压底座一侧设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一侧设有滑动连接的推料板,所述推料板外侧与进料板之间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三液压杆,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需要在冲压模板处加设多个机构,增加了设备的成本,且冲压模板与冲压槽之间存在间隙难以清理,从而增加了设备的维护难度。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零件冲压装置通常由上模与下模组成,使用时将冲压件置入上模与下模之间,通过驱动上模向下冲压形成冲击力对冲压件进行冲压作业,但是由于冲压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部分金属残渣,在后续冲压过程中残渣依旧存在于下模腔中,从而导致后续的冲压件存在误差,长时间运行后误差将会逐渐增大,从而导致成品件的误差较大需要进行及时清理,由于冲压装置内部结构较为紧凑,因此增加了设备的维护难度以及清理危险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件冲压成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零件冲压设备存在结构复杂、以及难以对设备内部进行清理与维护的技术问题。
一种汽车零件冲压成型装置,包括工作操作台、放料辊筒、限位装置和冲压装置,所述放料辊筒、限位装置和冲压装置均设置在工作操作台上,所述放料辊筒设置在冲压装置的侧端,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冲压装置的两侧,所述冲压装置由冲压模腔、冲压底座、冲压模具、第一冲压板、第二冲压板和液压缸组成,所述冲压底座固定安装在工作操作台上,所述冲压模腔竖直安装在所述冲压底座上,所述第一冲压板与第二冲压板分别衔接在冲压底座的两侧,所述冲压模具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冲压模具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冲压板和第二冲压板的对应位置上,所述液压缸设有若干,若干所述液压缸一侧分别对称衔接在工作操作台上,若干所述液压缸的另一侧分别对称衔接在第一冲压板与第二冲压板上。
进一步,所述冲压模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进料口。
进一步,所述冲压底座中设有物料腔,所述物料腔连通至冲压模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施丹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施丹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0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