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雪崩效应的数据安全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1242.3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0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郑应强;牛德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14;H04L9/06;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安琪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雪崩 效应 数据 安全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雪崩效应的数据安全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加密数据;确定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加密算法;根据目标加密密钥以及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得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已加密数据;将所述已加密数据通过传输通道进行安全传输。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通过加密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避免数据泄露,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分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雪崩效应的数据安全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的传输使用越来越频繁,相应地,数据的泄露也越来越多,因而,数据的安全问题成为一大隐患。而相关技术中,对数据的安全处理并不妥当,导致数据泄露、数据的安全性并无法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雪崩效应的数据安全处理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获取待加密数据;
确定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加密算法;
根据目标加密密钥以及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得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已加密数据;
将所述已加密数据通过传输通道进行安全传输;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初始加密密钥;
对所述初始加密密钥进行扩展,获得扩展后的加密密钥;
根据所述扩展后的加密密钥获得目标置换矩阵,并将所述目标置换矩阵确定为所述目标加密密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加密密钥以及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得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已加密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待加密数据中的部分需加密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加密密钥和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部分需加密数据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所述部分需加密数据与所述待加密数据中除所述部分需加密数据之外的剩余数据进行混合,以获得所述已加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物理噪声源生成初始加密密钥;
对所述初始加密密钥分别进行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获得所述初始加密密钥分别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
根据所述第一哈希值,获得第一加密密钥;
根据所述第二哈希值,获得第二加密密钥;
将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和所述第二加密密钥确定为所述目标加密密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加密密钥以及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加密算法,对所述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得与所述待加密数据对应的已加密数据,包括:
将所述待加密数据拆分成两部分数据,分别作为第一部分待加密数据和第二部分待加密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和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一部分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
根据所述第二加密密钥和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二部分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所述第一部分待加密数据和加密后的所述第二部分待加密数据进行融合,获得融合数据;
根据所述融合数据,生成所述已加密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第一部分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初始加密密钥进行第三处理,获得所述初始加密密钥对应的第一数目个哈希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12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