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衬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1679.7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8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宁;陈守义;邓聚才;周上奎;刘庆全;曾超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日高汽车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8 | 分类号: | F16F1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衬套 | ||
本发明涉及减振衬套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衬套,包括外胶合件和内胶合件。外胶合件包括外管和外橡胶体,外橡胶体胶合在外管的内壁上。内胶合件包括中管、内管和内橡胶体,内管穿设在中管中,中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上通孔和下通孔,内橡胶体胶合在中管和内管之间,内橡胶体上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且上凹槽的开口延伸至上通孔中,下凹槽的开口延伸至下通孔中。内胶合件嵌装在外胶合件中,且上凹槽与外胶合件的内壁围合形成上腔室,下凹槽与外胶合件的内壁围合形成下腔室,上腔室与下腔室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内均装有封液。本发明提供的液压衬套,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能够实现阻尼功能,提供良好的减振和隔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衬套。
背景技术
在车辆悬架设计中,通常采用橡胶衬套等柔性连接满足车辆减振降噪的需要,并获得所需要的悬架运动学特性。但是,现有的橡胶衬套不仅减振效果差,需要配合助力油缸使用才可满足要求,而且缺乏阻尼功能,需要通过附加一个减振器来提供阻尼,由于橡胶衬套和减振器之间装配误差和运动协调等方面的制约,附加减振器后仍难以达到所需的阻尼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液压衬套,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衬套,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能够实现阻尼功能,提供良好的减振和隔振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衬套,包括:
外胶合件,包括外管和外橡胶体,所述外橡胶体胶合在所述外管的内壁上;
内胶合件,包括中管、内管和内橡胶体,所述内管穿设在所述中管中,所述中管的管壁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内橡胶体胶合在所述中管和所述内管之间,所述内橡胶体上设有上凹槽和下凹槽,且所述上凹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上通孔中,所述下凹槽的开口延伸至所述下通孔中;
所述内胶合件嵌装在所述外胶合件中,以将所述内胶合件压装于所述外胶合件上,且所述上凹槽与所述外橡胶体的内壁围合形成上腔室,所述下凹槽与所述外橡胶体的内壁围合形成下腔室,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内均装有封液。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中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外胶合件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外胶合件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流道,所述上腔室的第一侧和所述下腔室的第一侧通过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上腔室的第二侧和所述下腔室的第二侧通过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内橡胶体上开设有上释放槽和下释放槽,所述上释放槽位于所述内管的上方,所述下释放槽位于所述内管的下方。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上释放槽和所述下释放槽均沿所述内管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内橡胶体。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在垂直于所述内管轴线的平面内所述上释放槽和所述下释放槽均呈弧形。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外胶合件上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下腔室或所述上腔室连通,所述液压衬套还包括封口件,所述封口件能够封堵所述进液孔。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外管上设置有封口平面,所述进液孔位于所述封口平面上,所述封口件能够与所述封口平面贴合。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封口件为抽芯铆钉。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下腔室的深度大于所述上腔室的深度。
作为所述液压衬套的优选方案,所述内管的轴线位于所述外管轴线的上方。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衬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日高汽车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日高汽车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1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