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硫化氢气体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4757.9 | 申请日: | 202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0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胡绪尧;闫柯乐;孙健;张贺;姜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53/52;B01D53/02;B01D53/14;B01D5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乔雪微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氢 气体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硫化氢处理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硫化氢气体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该方法包括:使含硫化氢气体中的至少部分有害气体发生水合反应的步骤和吸附处理的步骤。该系统包括用于对含硫化氢气体中的至少部分有害气体进行脱除的吸收机构,所述吸收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水合反应单元和吸附处理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含硫化氢气体进行有效净化,且硫化氢吸收速度快,脱硫效果优异,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硫化氢处理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硫化氢气体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工企业当中,对硫化氢气体进行净化和吸收是一种重要工艺,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硫化氢是一种污染程度较高的废气,其密度比空气略大,当浓度超过1.5mg/m3时就会发出浓烈的臭鸡蛋味道,如果浓度再提升200倍,就会麻痹人的嗅觉神经,使人的嗅觉失灵。而且,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物质,当人类从呼吸道将硫化氢气体吸入时,很可能会发生中毒情况,低浓度的硫化氢会导致人的眼睛刺痛、流泪,也可能会呕吐,出现肺炎、肺水肿等问题。当人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时,后果会更加严重,有可能昏迷甚至窒息死亡。这也就意味着,对硫化氢废气进行科学高效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处理硫化氢的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不同的方法侧重点不同。物理法包含物理吸收法、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法和微波法,是通过吸收剂对硫化氢进行选择性吸收处理;化学法包含克劳斯法、液相催化氧化法、化学吸收法,此方法适用范围最广;生物法是有害成分经过微生物吸附分解变为简单无机物,此方法使用率较低。
CN110844887A公开一种硫化氢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具体公开了该方法包括:(a)将硫酸通入反应罐中,然后将硫化氢通过曝气的方式通入硫酸中,同时将反应罐中的硫酸重复通过喷淋的方式通入反应罐中;(b)分离出二氧化硫,将二氧化硫用于生产硫酸;(c)分离出硫,将分离出来的硫用于生产硫酸。该方法通过硫酸对硫化氢进行处理,并用于制酸,即运用硫酸吸附的方式。但是,硫酸是强酸,腐蚀性大,对人操作要求高,硫酸本来就含有强挥发性,易吸附硫化氢,产生二次污染。
CN209108904A公开一种硫化氢气体脱除装置,该装置包括反应箱,反应箱上端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与反应箱内部下端连通,反应箱上端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气管,出气管与反应箱内部上端连通,反应箱外端一侧中部设有脱硫剂添加管,脱硫剂添加管与反应箱内部中部连通。该硫化氢气体脱除装置通过设有pH测试计测试反应箱内部液体的pH值,保证反应箱内部脱硫剂含量充足,确保硫化氢气体反应去除完全。但是,该专利申请仅仅提出了脱硫的方法,没有提出脱硫剂的主要成分,脱硫效果难以控制。
CN208097792A公开一种套管气脱硫化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脱硫设备技术领域的套管气脱硫化氢装置,包括分离塔,所述分离塔的侧壁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单元,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油井套管,所述分离塔的顶部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连通有气体增压外输单元,所述分离塔的底部设置有污泥锥斗,所述污泥锥斗的顶端设置有卡扣。但是,该专利申请的装置投资成本高,操作繁琐,应用受限,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硫化氢处理方法脱硫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操作繁琐的缺陷,提供一种含硫化氢气体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该处理方法能够实现对含硫化氢气体进行有效净化,脱硫效果优异,且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含硫化氢气体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含硫化氢气体中的至少部分有害气体发生水合反应的步骤和吸附处理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水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水合温度为-10℃至20℃,优选为-10℃至10℃,更优选为-5℃至5℃。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吸收处理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4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蚀磨损实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热成型的热辊弯成型机